“食品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仿冒成本较低,我们产品被仿冒的太多了。”江苏无锡三凤桥肉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与仿冒产品的“斗争”从未停止。
最开始,公司在食品外包装封口处贴上纸质标识,后来改进为不干胶,通过正规防伪产品生产企业设计制作,将注册商标图案印在标识上。时间不长,市场上又出现一些打着该公司旗号的产品,外包装是真的,但里面铝箔袋包装的食品却是假冒的,为维护百年老店的品牌,公司便在内包装上也印制企业标识,还尝试把官网及旗舰店二维码印制在包装上,顾客一扫描就能自动跳转,方便比对。
然而,防伪标识这一生产企业赖以维护自身品牌的“救命稻草”,却也成了造假售假的“重灾区”。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广西、湖南、江苏、安徽、广东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
“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着未获得资质的防伪标识制作企业,会给假冒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这对正规生产企业来说更是防不胜防。”这位工作人员苦恼地说。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登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系统(http://www.aqsiq.gov.cn/search/gyxkz/),即可查询所有拥有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录。目前,显示品种规格为“防伪标识”的获证企业全国有219家,放宽范围查找品种规格涉及“防伪”的(包括防伪标识、防伪材料、防伪票证等)获证企业为723家。然而,仅从某电商平台搜索“防伪标识”,就有几千个卖家声称可以提供防伪标识印制服务,甚至有“送防伪查询系统”“厂家直销、量大从优”的广告语。
记者通过某搜索找到位于江苏某市的某防伪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公司网页上,声称自己是“中国质量检验协会ITD9000防伪系统定点推广机构和定点生产制作中心”,而根据质检总局的系统查询,这家公司并不在拥有生产防伪产品资质的获证企业名单之中。记者致电该公司咨询业务,一位男性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我们都经营了好多年了,不会有什么问题。”他告诉记者,“制作防伪标识大约需要一周到10天时间,先根据客户需要设计防伪标识的团花和版纹,再给每个标识加上电话和密码。按照起步10万个防伪标识为例,开通其公司自己开发的语音系统平台,一个标识2分钱,一般来说公司自己的系统很稳定,足够使用了。”
当问到需要查验哪些公司材料时,这位工作人员说,客户要提供“公司三证”、商标注册证、产品检测报告等材料。记者询问如果一些材料暂时无法提供,是否能先行设计和制作。对方犹豫了一下,随后表示“如果规模不是很大也没什么事,可以设计制作,也可以开通语音认证系统”。为了让记者放心购买,这位工作人员强调自己公司有4人是专门写软件做系统的,“很专业”。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种“自产、自销、自己鉴定”的防伪产品生产服务链条,极易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业界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监管,制定更加完善严密的审核标准及资质企业准入门槛,并对从事防伪产品生产销售的各类实体及网络厂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明察暗访,筑起坚实有力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