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加强原料市场监管,保障热干面的口感
◆《热干面标准将力推》追踪
经过反复酝酿,从今年9月1日起,武汉早点“热干面”有了地方标准。日前,省市多个部门召开会议,商议推行贯彻此标准。(本报昨日曾报道) 昨日,记者走访武汉部分早点摊位,发现多数摊主对标准并不知情,摊主们呼吁,相关部门推行贯彻标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的监管,以保障热干面的口感,确保食品卫生。
更应照顾市民口味
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早餐摊点,部分摊主表示对此标准尚不知情。对于标准的推行,摊主们多能接受,“平时做热干面的工序和材料,与标准规定的差不多”。
沈师傅经营着一家门面,“之前一直在武汉名店‘蔡林记’工作,做了几十年热干面”。沈师傅说,以前做热干面,工序和原料在添加上并没有标准,“但我心里都还是有数,知道放什么材料,要放多少”。
相对于标准,沈师傅认为顾客的口味更重要,每个顾客都有不同的喜好,即使在武汉市内,不同区域的顾客口味也不相同,“在汉口江汉路一带的热干面就偏辣一些,武汉大学附近的热干面也偏辣”。
呼吁监管原料市场
目前,除部分店铺的热干面原料由自己制作外,多数摊店仍从批发市场购买。而原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热干面的口味。因此,摊主们呼吁,在推行贯彻标准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原材料市场的监管。
“现在有些热干面不好吃,就是因原料太差,比如芝麻酱里掺杂花生酱,口感就要差很多。”摊主黄师傅介绍说,此外,面条必须足够劲道,食用油、食盐、味精等调味品必须达标,“政府把原料质量监管到位,热干面口味就有了保障”。(记者 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