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超期使用筷子有隐患 筷子的寿命有多长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17日    关注度:     【字体:

 ●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致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还可诱发肝癌

  ●洗筷子时,不要猛搓,筷子晾干再储藏,避免发霉

  不少人都知道,牙刷、毛巾等用品要定期更换,但对于筷子的更换频率却不甚了解,一双筷子使用几年也是常有的事。人们普遍认为,筷子没坏就没有必要换。但专家表示,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筷子超期服役严重损健康

  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

  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含水量特别高。因为家用筷子使用频率高,且长期用水洗涤,很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长期将筷子摆放在橱柜内,则可能让筷子变质的几率提高五倍以上。

  健康用筷注意六事项

  1.筷子寿命3~6月,变色了要赶紧换

  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个月内时间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发生变深或变浅。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只要筷子与购买时相比发生变化,特别是颜色,就需要立即更换。

  筷子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一定发生变化。而造成颜色变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餐柜内残留物附着而导致。细菌的长期堆积也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2.闻一闻看一看,辨别筷子过期没

  大家在使用筷子时,每天都要观察下筷子表面是否附着斑点,特别是霉斑。竹制品与木制品两种产品是霉斑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且只要环境不干燥、物质本身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仅需一天时间即可生成。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筷子上面有霉斑,必须第一时间不再使用。另外,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筷子显得潮湿或出现弯曲、变形,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很可能已经过了保质期;闻一闻,如果有明显的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3.筷子晾干再储藏,避免发霉

  据了解,目前普通百姓家中使用的筷子均以竹子和木质为主,极少数是金属等材料。但这两种材料的使用相对特别,大家却通常习惯将筷子清洗干净后,便放置在筷子筒或橱柜内。

  筷子在没有被完全晾晒时,湿度很大导致其容易发霉,从而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必须保证筷子是干燥的放置或储藏,尽可能不提供霉菌滋生环境。

  专家建议,每周将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后,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作用,且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内的霉菌。

  4.新买筷子,彻底清洗

  专家提醒,筷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易沾染病毒和细菌以及某些化学物质。新买的筷子可以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第二次再用洗洁精来洗,最后放到锅里,用沸水煮半小时就可以了。

  平时清洗筷子要彻底,先把筷子表面冲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然后放入消毒碗柜中消毒、烘干,也可冲洗并沥干水后,再放进筷子盒。

  5.洗筷子,不要猛搓

  专家指出,多数家庭洗筷子的方式很“豪迈”:抓着一把筷子用洗洁精猛搓几下,然后用清水冲洗,事实上这样很容易使筷子尤其是没有保护层的“裸筷”变粗糙,产生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使致病微生物残留。

  筷子盒应该选择镂空、底部不会积水的,并做到经常清洗、消毒。切勿选择强酸强碱洗涤剂,以免残留的化学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6.彩色筷子有隐患

  现在有一些色彩斑斓的筷子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里,专家建议消费者选择刷过一层清油(生漆)、表面看起来有一层光亮的筷子,因为生漆是有国家标准的。而“彩漆筷子”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为,与生漆不同,色彩艳丽的“彩漆筷子”所涂的涂料是没有国家标准来规范的,如果使用不当,彩漆脱落,或者在高温下分解,诸如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致癌物质就可能进入消费者口中,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长沙试点“食强险” 吃坏肚子最高可获25万元赔
下一篇文章: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提倡实名举报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