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早市管理还差“最后一公里”(调查·关注政府与市场之七·聚焦政府不作为(上))
早市,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承载着供应生活物资的重要职能,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早市的建设和管理无疑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问题。首善之区北京的早市怎么样?广大居民有什么意见和期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北京早市做了调查。
早市拥挤不堪
双榆树早市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常驻集市,坐落在科学院南路以东、与双榆树北路平行的一条小路上。这条约4米宽的路两边的人行道上摆放着100来个摊位,大部分摊主将摊位延伸到机动车通行的马路上,而运菜的机动面包车或三轮车就停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开市期间,摊位和乱停乱靠的车辆占道严重,拥挤不堪。
笔者在双榆树早市的一处路口观察,周一至周五,此地平均每分钟经过的人流量为20;周末则上升到35。每天早晨6点开市,中午11点陆续收摊,但全天不间断摆设摊位,总人流量可想而知。附近居民曾女士说:“早市太拥堵了,尤其是周末,根本没办法走。”
早市之所以拥堵,不仅因为人多,还因为车多。不但双榆树早市如此,大部分早市都是这样,原因在于早市未设置停车处。由于找不到停自行车、电动车的地方,又无人专门来管理这些车,许多车主将车推入市场,时常和路人发生摩擦碰撞,引发口角。有的早市如丰台区方庄早市规定“禁止自行车、宠物、手推车入市”,但遵守规定的顾客很少,仍把车和宠物带入市场,未见管理人员出面维持秩序。
笔者在一些早市的入口、出口处看到“机动车禁止入内”的标识,仍阻止不了机动车长驱直入。双榆树早市里一个通往榆苑公寓的出口处,“消防通道,禁止停车”的黄色标志赫然在目,一位货车车主却熟视无睹,直接将货车和服装摊位摆在门口。
面对繁忙的早市和杂乱的交通状况,笔者没有发现管理人员出面规范和疏导。但是,早市并不是没有管理人员在场。在双榆树早市,笔者看到,一辆城管执法车停在早市入口处,几位身着制服的城管执法人员坐在路边聊天、晒太阳。
商品真假难辨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早市里的东西真假难辨,消费者利益难以保障,交易矛盾突出。一些促销商品包括“进口打折化妆品”“银饰”“真皮皮带”等,其质量无从考证,广告喇叭却喊得震天响。笔者拿起一盒化妆品询问,摊主表示这是正品促销,但笔者发现,从外观上看化妆品的包装盒显然是仿冒的。
笔者在走访早市时,遇见两次假币纠纷。一次在“五元一条男女内裤”的摊位上,卖者和买者指责对方使用假钱,围观群众将摊位团团围住,直到有人报警,派出所来人将双方带走才终止了纠纷。整个过程,没有市场管理人员前来维持秩序。
管理流于形式
早市的开市、停市由社区城管监管,日常维护则以市场管理员为主。理论上,应由两方结合齐抓共管,实际上两方监管的力度和范围,都没有达到市民的要求。
笔者看到,这些早市每天都有城管来巡视,但不到停市时间他们不会轻易走进市场,只在早市门口转悠。5月7日,笔者在一个早市看到,城管执法车在早市门口转了个弯就开走了。居民邢大爷说,每天停市时间,城管就来轰人,对小贩态度特别恶劣。
管理早市的还有市场管理员。在某处早市,笔者看到几位身穿制服的市场管理员在经过小贩摊位时,顺手抓走一把水果、干果边走边吃。
杨女士在双榆树早市购物已有十几年,她说:“以前有个大棚的菜市场,不但场地固定,便于管理,也方便居民。去年菜市场突然被拆,早市成了现在的模样,零零散散,居民买菜反而不方便了。”杨女士所说的菜市场,位于如今的早市入口处,2013年年底被拆。此后,多数菜贩摆起了流动摊位,不再交市场管理费。杨女士说:“城管来了,流动的小贩们收摊就跑;城管一走,他们又冒出来,打游击一样。城管没有起到实际的功效,做的都是无用功。”
即使早市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但是人们仍然离不开它。张奶奶对笔者说:“附近没有规范的大型菜市场,我们也没有办法,再脏再挤,菜还是得买呀!”
杨女士、张奶奶代表无数的城市居民道出了早市的存在价值,大大小小的早市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些早市存在着设施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不清、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北京 敬奕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