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央视曝毒水龙头铅超国标81倍 为达利益不择手段(2)
来源:央视财经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22日    关注度:     【字体: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烟)就直接抽出去了是吧?烟就直接抽出去了?

  企业主:嗯。

  此时连这名企业负责人都无法忍受空气中的污浊,留下记者在厂房内,自己到外面透气去了。央记者乘机在已浇铸的模具附近选取了三块铜片样品,以备日后检测。就在记者在企业内暗访的同时,另外一路记者在厂房外进行拍摄,此时也能看见厂房的全貌,厂房建造在农场附近,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直接排到室外,废弃金属料直接倾倒在厂房门口。这名负责人表示厂房附近还有好几家水龙头制造厂,都是用翻砂工艺制造水龙头,家家如此。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刚才这个粉尘真的很大,我看你自己都受不了,都出来了。

  企业主:我在里头呆不住,那两那打包的都是我的兄弟。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说你那有个表弟什么的他怎么了?

  企业主:我老婆表弟的老婆,她就是在这里干长了,像磨光什么的不戴口罩什么的。

  记者:最后怎么了?

  企业主:现在得病了。

  记者:得什么病?

  企业主:回老家了,我也不清楚。

  记者:那这些人都不戴口罩,都怎么弄啊,天啊。我看这些小伙子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做这些东西都不戴口罩,最后你们管他不?

  企业主:不管他。

  记者:不管他?

  企业主:是,不管他。

  记者:你们有保险什么的?

  企业主:没有,什么都没有

  确实如这位企业主所说,附近这种家庭式的小作坊比比皆是,那么这些水龙头作坊所使用的发黑的铜块又是从哪来的呢?一些制造商透露,在龙湾区天河镇附近就有很多炼铜的作坊。果然,在天河镇蒲门老村一带,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发现这处民宅不断冒出大量浓烟,透过窗户,看见屋内有人不断用勺子在舀黄色的金属液体。记者以问路的名义进屋暗访。房子中间的大炉烧着正在翻滚的铜水,旁边放着铸铜块用的模具,门口放着已经铸好的铜块和大量的焦煤。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人,这家人显得异常的紧张。

  水龙头生产车间外面 空气质量非常差

  记者:你这个铜多少钱一斤这个铜?

  作坊主:这个十七块多。

  记者:这多少钱?十七块多一斤是吧?

  作坊主:是。

  这些加工用的铜的原料又从哪来呢,这户作坊面对询问,十分警惕,不愿意再透露任何信息。而在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代世峰看来,这些小作坊燃烧焦煤产生的飞灰,应该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代世峰:燃烧气体除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外,还有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汞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如果在燃煤过程中没有除尘设备和净化设备,这些有害物质会被释放到空气中,并且通过人体的呼吸作用,进入到肺部会造成比较大的健康危害。

专家实验分析温州家庭作坊说龙头 锌、铅含量超标过度 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废旧电器中拆出的铜,垃圾站里回收的铜,也许还有种种其它记者暂时还不能确定的金属,就在记者见到的作坊里,经过简单粗糙的加工,变成了进入千家万户的产品,每天都要使用和接触,那么这些水龙头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对人体是否有影响,记者决定,请权威部门检测一下,检测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广告之后,继续我们的调查,水龙头里的秘密。

  前面我们看到,在浙江温州的水龙头生产家庭作坊里,记者拍下了一组组让人震惊的画面,废弃回收的金属经过简单加工,变成了每个家庭每天都要使用和接触的水龙头,那么这些水龙头到底是什么材质,是否对我们身体有影响呢?

  3月17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将从水龙头制造厂采集的铜样本送到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进行检测。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所副所长 崔健勇:为模拟用户,一夜不用水的情况,我们对水龙头的材料进行了12个小时浸泡,结果表明,浸泡样品水中,铅、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自来水中铅、锌的含量。锌最高达到了1193微克(每)升,铅达到了405个微克(每)升。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赵刚副主任常年从事卫浴产品检测,即使是这样,对这个检测结果他也很震惊。

  《经济半小时》记者对比了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饮用水中,锌含量不得超过每升100微克,铅含量不得超过每升5微克。而在样品做完12小时浸泡实验后,锌、铅等有害金属元素也严重超过饮用水安全标准,其中锌含量超标10倍,铅含量超标竟达到81倍。这就意味着如果在居民家中,使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水龙头,一个晚上没有使用之后,其内部储存的水中,锌、铅等有害元素会严重超过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赵刚副主任常年从事卫浴产品检测,即使这样,对这个检测结果他也很震惊。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测试记者带回的水龙头样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 赵刚:其实我们认为目前大家,都在谈铅色变,说水龙头里面含铅,对人的危害很大。其实大家还没有关注另外一种水龙头材料,叫锌铝合金材料。因为锌铝合金这种材料易于水龙头手柄的加工,但是现在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他们用锌铝合金铸造水龙头的阀体,其实这个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这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的溶于水中,那么人喝进去,你们对人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所以说这种水龙头,大家是应该是拒绝它,不应该使用它。

  对于目前水龙头生产中存在的种种乱像,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副理事长苏增福也曾给予过长期关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副理事长 苏增福:铜的龙头,现在目前在这个市场卖的这个龙头,我想这个是含铅的这个龙头还是有的,还是比较多的。

  苏增福同时指出,行业问题频发也和相关标准、法律缺失有极大关系。长期以来,对水龙头生产厂商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分别是国标《陶瓷片密封水龙头》与行标《水龙头通用技术条件》。这两个标准只对水龙头的外观质量、使用性能等作出了规定,对铅等有害物质的限量并未作出规定。而对铅含量和析出量有明确要求的标准却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属于推荐性标准。这就给生产厂商提供了许多的借口,特别是对于从事水龙头生产的小微厂商而言,几乎没有约束力。对此,在行业协会努力下,相应的新国标正在制订,新国标的出台将对打击铅超标行为、整顿水龙头行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苏增幅:因为标准它是很苛刻的,就是5微克,就说说(如果)可以要在这个我们的铜的里面加上很多铅的话,那么肯定铅就会超标,所以国家的标准就把这个铅限的很死。它有一个数字告诉你,你超过了这个东西,你这个产品就判断不合格。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 赵刚:这个标准与原来的老标准相比,进行了一个很大程度额修改。那首先来说,大家最关心的重金属析出已经在咱们的新标准里面进行了明确的限制,而且作为一个强制项写在标准里面。不仅是对铅这种元素进行了限制,而且对另外十六种元素进行了限制,如镉、镍、六价铬,砷、汞,这些元素。

  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也要走出误区,并不是所有的铜水龙头都是铅超标的。因为铅是传统水龙头必须含有的成份。黄铜在生产成为水龙头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铅,以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客观说,不论采用何种材质,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水龙头都应该是安全的。但总体来说,考虑到传统企业的工艺、技术、成本管理等因素,随着消费者意识的增强,含铅水龙头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苏增幅:实际上这个龙头(铅超标)会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如果这个都深入人心了,我想这个事情以后也就是很清楚了,大家知道如果是奶粉是有毒的,它肯定是有毒的奶粉是卖不出去的。那就含铅的龙头,它就会退货,大家都退货这个(违规企业)就没生存了。

  从长远来看,苏增福建议,新国标将在9月20日正式实施,实施前有6个月的整改期,工艺落后、管理落后的企业必须抓紧这段时间进行整改。如果到时少数企业依旧不按照国标进行生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因为只有消费者才是整个市场的主宰者。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卫浴分会副理事长苏增福:随着人们消费者对健康的意识,对产品的认识,我不买你这个产品,那你还有空间吗?你就没有这个空间了,这个就是说消费者,它现在就是这个市场是消费者说了算,不是厂家说了算的时候。消费者健康的事情,这是头等大事,如果大家都强调这样一个事情,这个市场它就会健康的发展。

  【半小时观察】

  事实上,对于劣质水龙头的报道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北京市消协、上海质监部门等也曾发布过水龙头铅超标的报告和预警,但就在媒体和社会的持续关注下,我们依然能轻易在浙江温州拍摄到节目中所看到的一切,这一切足以让我们震惊。我国一年生产陶瓷洁具1.6亿件,水龙头产量占全球的35%,小小水龙头影响、折射的是民生的大问题。有消息说,陶瓷片密封水龙头国家新标准即将颁布,对重金属含量的提出了明确要求,检测的重金属数量增至17种,这将改变水龙头重金属标准长期缺失的窘境,我们期待着标准的尽早出台和实施。但客观说,有了新标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相当程度上还要依赖于企业的自律,企业对整个社会道德的尊重,这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执法部门也要提高生产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谁坑害消费者一阵子,就让他后悔一辈子。同时最关键的,要创造适合企业规范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扶植培育小微企业健康长期发展,成长为企业公民,诚实守信能够得到回报,假冒伪劣自然就会无处藏身。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将开展
下一篇文章:中国推动公务用餐改革向浪费说不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