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食药黑名单要一“黑”到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18日    关注度:     【字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如果说公众有什么意见的话,莫过于期盼“黑名单”能一“黑”到底、效力更猛些。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的问题没有缓解,必须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做好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工作。去年10月我国施行《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以来,东北制药、振东制药等多家药企相关药物因抽检不合格被列入“黑名单”,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此次拟将食品纳入“黑名单”管理范围,值得期待。

  “黑名单”的首要意义应当是让上榜者付出名誉上的惨重代价。但与公众期待相比,这一制度目前力度远远不够。一些“黑名单”躺在政务网站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公众很难知晓,无法起到以“信誉风险”倒逼企业诚信经营的作用;有的在曝光违法违规企业时,频繁使用“某品牌”“某企业”等字眼,实际上是对无良企业的袒护纵容。

  “黑名单”制度设计不能缺乏刚性约束,否则震慑力度有限。《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只有“因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资料样品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受到行政处罚”两种情形,才会受到5年内不受理其申请的惩罚。此外均未有实质性的处罚手段。此力度比起一些发达国家同类法规轻得太多,很难把不良企业吓住。

  “黑名单”不能一“黑”到底,还与地方政府对于上榜企业的态度有关。现行的《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其查办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黑名单”,并“转载”各地公布的“黑名单”,“黑名单”制度实施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一些地方落实起来“打折扣”“搞变通”,生怕监管严了影响企业效益和地方经济发展,甚至地方政府袒护不良企业的事例也不鲜见。正确做法是“黑名单”与行政处罚挂钩,建立一条从生产到融资到销售的惩戒链条,让失信企业付出应有代价。

  岁末年初之际,期待各地以建立全国性的食品药品“黑名单”制度为契机,适时公布一批不良企业和产品“黑名单”,形成“黑名单”企业“人人喊打”的氛围,让老百姓过一个安定祥和的两节。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网传牛奶暗码暗藏生产日期 业内人士辟谣
下一篇文章:两部委:对蔬菜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城市将问责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