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受“三鹿事件”的影响,企业销量下降、拒绝收奶,奶农“杀牛倒奶”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现在的情况可能反转了,今年以来全国普遍陷入“奶荒”,牛奶产区原料奶供不应求。伴随“奶荒”出现的是两个现象,即奶企“抢奶”和奶制品价格的高企。
□抢奶
从今年4月份开始,高价“抢奶”已经形成一股席卷全国的风潮,牛奶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奶企抢奶手段繁多
“三天两头接到电话,有5块的,有6块的。”河北省正定县鸿发奶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双六说,联系的企业多数来自上海和东北,每公斤出价要比正常高出一两块钱,如果养殖基地把奶提供给抢奶企业,一年能多挣六七十万元。
据了解,一些没有稳定奶源基地的小型乳品企业是此次“抢奶潮”的发起者,而且往往是跨区域突击,防不胜防。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辛苦建立的奶源基地频频遭到邻近省份的小企业“骚扰”,仅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利就损失了8个养殖小区的奶源。
除了高价,有的企业还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比如现在正是储备草料的季节,如果合作社给抢奶的企业供奶,企业可以提供几十万元的贷款用于购买草料,或是一次性结清其他乳企欠合作社的购奶款。
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单方面提高价格到别的企业奶源基地抢奶的现象频发,“抢奶潮”不仅覆盖了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湖南、四川、辽宁、江苏、山东、湖北等十多个牛奶主产区,而且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乳制品企业。
抢奶源于缺乏约束
类似的“抢奶潮”在中国乳业史上已经出现过多次。近年来,为了防止“抢奶潮”再次出现,各地政府和企业想过很多解决办法。比如企业之间相互协商,约定互不抢奶,或是和奶农签订长期协议,形成固定供销关系。
在奶源富裕、供过于求的时代,这套约束机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今年“奶荒”形成后,供需矛盾加剧,不少企业在面临缺奶停产时,就将所谓的协议和行业规则抛之脑后。
“另一家企业的老总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不抢他们的奶,我告诉他,只要你把从我们这儿抢走的奶还给我们,我们就停手。”一家乳企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企业为了“抢奶”,可以不守规矩,而奶农为卖高价,甚至不惜违约。东圪梁奶牛养殖小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与伊利集团的供奶合同到2016年才结束。但今年5月份,东圪梁奶牛养殖小区就违反合同,把鲜奶提供给了另一家“抢奶”企业。小区的奶站站长说:“违约也好,抢奶也好,总之谁给的价高就给谁。”
记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前,奶农法律意识淡薄、违反合同的情况很多。但面对散户奶农的违约行为,企业表示无可奈何,因为打官司的成本很高,企业耗不起。
完善产业链条治本
专家表示,今年无疑是中国乳品行业发展的一个好时机,但如果乳品企业间继续以许诺、利益诱惑等手段争抢奶源的话,必将影响生鲜乳的收购秩序。
针对“抢奶潮”,一些大型乳企认为,一些中小乳品企业在大型乳企多年来建立的稳固奶源基地抢奶,不仅造成投资企业损失严重,也打击了企业建立奶源基地的积极性。
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说,目前的监管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因此,有制度还要坚决执行,严厉打击那些收购不合格奶的企业,抓住一个打击一个;企业之间也应该相互遵守规则,对破坏规则的企业一定要惩罚到它痛为止。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要从根本上杜绝抢奶现象,就需建立奶价协调机制和第三方监测机制稳定市场、规范秩序。
此外,专家还建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科学监管等方式,促使奶源提供者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并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牧场、收购一些奶源基地,实现产业一体化,让食品安全链条更为坚实、牢固。
□涨价
在“抢奶潮”的推动下,部分乳企生产成本短期大幅度增加,导致今年下半年多个乳制品品牌涨价。奶企表示涨价是奶荒引发的,然而消费者对此表示不理解,双方的争论集中在三个方面。
焦点一 齐涨是否垄断?
对此轮“涨价潮”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涨价是否合理,二是一起涨价是否涉嫌垄断。
对于涨价的原因,企业给出的答案几乎一致,即原料奶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快速增加。针对垄断的质疑,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所所长于光军说,企业如果以“价格联盟”形式商议涨价,即涉嫌垄断。但目前来看,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企业有“价格联盟”行为。
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处长白音称,此次涨价是奶价在长期偏低之后的理性回归,合理的奶价是维护奶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长期低价不利于奶业健康发展。
焦点二 奶荒有多荒?
“奶荒”被认为是此轮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那么“奶荒”到底有多严重呢?
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2013年奶农的数量估计还要下降10%至20%。国家曾提出要在2011年底实现企业自建牧场70%的目标,但至今全国大小规模化牧场加起来不足4成。
这种情况下企业普遍“吃不饱”。据企业反映,原料奶供给跟乳企加工能力相差约50%。伊利、蒙牛两大巨头都表示目前原料奶缺口大,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记者看到,一些企业的生产点由于原料奶不足,已经处于半停产的状态。
焦点三 涨价富了谁?
记者采访发现,新一轮奶价上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企业和奶农从中受益很小,利润的大头都被中间商奶站或奶牛小区拿走。
奶农认为,如果和价格同样上涨的养殖成本相比,奶价上涨带来的利润基本可以相互抵消。河北省行唐县的奶农说,奶牛小区给他们的奶价由年初的每公斤3.1元涨到了3.5元,几乎等于饲养成本的涨幅,奶农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
而据记者了解,事实上企业给当地小区的奶价已经达到了每公斤4.8元。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乳品行业尚未形成健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奶价大涨只是富了一批中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