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餐饮业也确实是不安生,禁令左一条右一条,租金、人工、水电、税费等等成本却有增无减,眼看着各种显赫一时的高大上餐厅说倒就倒了。节省成本没有错,租金、人工、水电、税费都是难以省得下去的硬成本也没有错,只是,最后省到了从消费者的嘴巴里掏食的地步。
冬天来了,“餐饮寒冬”的寒风似乎依然没有明显的减弱,最近几次出去吃饭,就明显感觉到某些餐厅捉襟见肘之“寒酸”。
比如,某知名的湘菜馆,本来一直是我的心头好,有一段时间没去了,最近某天几个同事聚餐,就选了去这家。按照这家往常的菜品分量,五个人点五个菜是足够的,于是我们就一人一份点了双椒鱼头、土钵四季豆、茼蒿腊肉、剁椒芋头和清炒红菜薹。结果,等到菜一上来,我们都傻眼了:所有的菜几乎都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分量,特别是鱼头和芋头,鱼头明显小了一个等级,连盛芋头的碗都明显比从前小了一号。众人唏嘘感慨如今餐饮业难做节省成本都省到这样的地步之余,实在是吃不饱,只好又加了一个菜。嗯,原来客单价还可以这样提。
又比如,某知名的广东风味餐厅,坐落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珠江新城,餐厅内分大厅位和包厢位两种,某次也是朋友聚餐,为免大厅嘈杂就先预定了包厢位。去了之后,先是在大厅显眼处见到广告说是每天都有几款特价菜,于是落座之后就指明要那几款特价,没想到服务小姐略微一笑,说:“抱歉,特价菜仅限大厅点单。”再看桌上的菜单,没有特价也就罢了,还款款贵价,简直没有什么性价比可言。于是众人又唏嘘感慨了一番,一方面餐厅要用特价菜吸引客流,另一方面又耍得一手“瓮中捉鳖”,既然进了包厢,必定不是缺钱的主,所以不准点特价菜,乖乖掏钱点贵的!
随便想想,最近这类事情还真不少。某洋快餐的“半价桶”不“半价”的事儿也在微博上被人吐槽得厉害,恐怕也是种种压力之下所采取的下策吧。
这一年餐饮业也确实是不安生,禁令左一条右一条,租金、人工、水电、税费等等成本却有增无减,眼看着各种显赫一时的高大上餐厅说倒就倒了,眼看着报社隔壁一条街的小食店一年之内几易其主怎么都不见起色,而那些活下来的,生存维艰,倒也可以理解。节省成本没有错,租金、人工、水电、税费都是难以省得下去的硬成本也没有错,只是,最后省到了从消费者的嘴巴里掏食的地步,这是不是有点儿“饮鸩止渴”的意思?反正,我被坑过一次,下次是不会去了。
我们总讲“诚信经营”“契约精神”什么的,其实都是一种漂亮的说法,实质就是,在“市场”的规则之下,“公平交易”的原则近乎冷血,不会给你留任何情面,你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你耍花招却迟早吃到教训。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但那是只能上一次的当,餐饮业的生存大都需要依靠重复交易,你给消费者吃一次亏,他交过一次学费就不会再交第二次,无异于雁过拔毛、杀鸡取卵。
所以后来我还是回去吃我的兰州拉面去了。这家小店的生意依然兴隆,价格依然实惠,分量依然充足,味道依然如故,仿佛“餐饮寒冬”之下一个幸免于难的世外之地。我很久没去了,一时卡壳说不出“兰州牛肉拉面”这个名字,老板替我脱口而出,末了还多给我加了几片牛肉。好像对于一个南漂的打工妹,这就是温暖了。至于什么大餐,生活的装饰品,我都觉得不如我自己在家做饭来得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