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据媒体报道,西安市长安南路华东服饰广场北侧一家餐馆开业时,悬挂的祝贺条幅让过往路人为餐馆老板的“人脉关系”所折服,5家祝贺单位分别为:西安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工商局、市城管局以及市监狱管理局。
餐馆自制政府部门条幅为“撑面子”
9月2日,一名在场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8月29日,该餐馆门前许多热气球将数个条幅拉在空中,很是扎眼。
“条幅是红底白字,大致内容就是这几家政府部门恭贺‘西华门吴记羊血大王开业’。那些热气球飘起来至少有三层楼高,引来很多围观群众。大家都在议论,有人说这老板够有背景的,也有人说是在胡扎势(方言,即显摆)。”他回忆说。
据该人士介绍,“围观者大部分是看热闹的,觉得这肯定是个噱头。新店开业,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来这吃饭。整体上的感觉,这家餐馆弄得气势有点过大,非常刺眼,影响肯定不好。”
据他介绍,这家餐馆整体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经营区为一层。“原来的老店在西华门附近,老板准备了半年时间,刚刚搬到新地址。我想,他是希望今后在这儿做买卖更顺利些,就声称是政府部门送来的。毕竟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些条幅,再想来滋事肯定会有所顾忌。条幅上提到的公安、城管、工商,都是和他开店关系比较密切的单位。”他说。
9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以下简称“雁塔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了中国青年报记者。
据介绍,8月29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明德门派出所(以下简称“明德门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长安南路华东服饰广场北侧一“羊血大王”餐馆开业时悬挂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局、市监狱管理局“祝贺开业大吉”的条幅,引起周围群众的质疑。
明德门派出所民警接到举报立即出警,将当事店主杨某带回调查。据了解,涉事店主杨某系西安市未央区人。事后,杨某已承认:为了扩大新开业饭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避免在经营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擅自在街边一家广告店花费2000元制作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祝贺条幅。饭馆开业当天,杨某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便假冒政府机关名义悬挂了上述5条祝贺条幅。
雁塔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杨某的做法是自我炒作,属于虚假宣传,不仅构成了侵权,同时损害了政府形象,误导了公众。目前,杨某已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商家要合法经营,以诚信取胜。假冒政府机关名义发布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破坏政府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属于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发后,杨某解释称:“以前老店生意不错,因为拆迁不得不搬,筹备了6个月,将原有资本加上借贷的60多万元,总共投了100多万元进去。花2000元做了这些牛气的横幅,没想到让自己触犯了法律。”
他表示自己“意识还是浅”,“新店是想撑个脸面,本来说不要气球,后来说有气球气氛好一些,一弄气球底下又得挂些字,所以就想写这个(条幅)撑个面子。”
明德门派出所民警李新红曾向媒体介绍,针对杨某的处罚依据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按照相关规定对其处以3日行政拘留。
经营者为何要和政府部门“套近乎”
此次事件最终以一场闹剧收场。不过,这样的闹剧曾在多地上演。
2010年8月,四川省郫县红光镇一家名为“妙味天香食府”的餐厅开业。当天,餐厅门口悬挂了该镇政府和派出所等单位的祝贺条幅。此后,红光镇政府党政办主任表态“条幅是酒店自己挂的”,并称“不允许借政府之名炒作”。
2011年9月,黄山市祁门县一家茶餐厅开业,门口赫然悬挂安庆市人民政府、怀宁县人民政府、祁门县人民政府等部门的祝贺条幅。事后,牵涉其中的政府机关均否认与此有关。该茶楼老板则解释:自己是外地人,初来祁门开店,人生地不熟,擅自制作政府祝贺条幅,是想以此显示自己有背景,避免受欺负。
餐馆开业竟不惜违法违规借政府之名炒作——一些经营者的声音似乎可以回答这其中的缘由。
李英慧在四川省南部某县经营一家酒楼。“在我们县上,这家酒楼算是规模比较大的了。一二层为饭店,三四层有客房。餐厅面积有300平方米左右,经营了将近20年。主要是做家常川菜,卖给过路的司机,或者承办当地酒席。”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她表示,从一开始筹备开酒楼,就得和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比如,有很多手续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审批,餐饮业主要是工商、营业执照、健康证、卫生许可证等。卫生许可证每年都要更新一次。消防、卫生也都有检查要求,这些审核每年都要更新一次。”
“前几年,我们还和一些政府部门存在债务纠纷。比如,他们来吃饭的花销会欠着,有时一欠就是好几年,我们也只能扛着。这两年稍微好些了。像我们这种小地方,基层干部的权威很大,我们做买卖求的是平安发财,肯定不愿意和他们有过节。”她说。
此外,她也承认,当地政府部门很多公务消费也会在酒楼进行。“这部分收入对我们而言也很重要。另外,酒楼和政府部门关系较好,也可以避免很多社会上的麻烦。总之,不管是为了给别人看,还是为了经营需要,没有哪个做买卖的人不愿意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她说。
王萍(化名)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家餐馆的经营者。“餐馆不大,9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川味家常菜,到今年已经开了9年。”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地方很多。比如,最近相关部门来查餐馆的煤气管道是否合格。如果没有单独的煤气间或煤气间有易燃品等,工作人员来检查时都会拍照,然后经营者确认是否存在问题,再接受整改。整改后再拍好照去相关部门,同时接受罚款。罚款是有依据的,还会开出罚单,到指定银行去办理,交完款会有回执单。”她说。
不过她表示,这属于“规范的操作模式”。“还拿检查煤气管道这个事来说,也有一些管理者在钻空子,尤其是在偏僻、较小的片区。有时管理部门来检查,说罚就罚,说罚500元就罚500元。罚款也是当场给现金,依据、罚单、回执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你就必须和管理部门搞好关系。如果认识人,可能打个招呼就算了,如果没有,就得认罚。”她说。
“经营者肯定愿意和城管、工商、卫生、公安部门搞好关系。而且,这样一来,周围的商户也不太敢找麻烦。”她说。
“除了开业之初有很多打交道的地方,餐厅开起来后,卫生许可、营业执照、员工健康证、自来水合格检测等,都得定期检查。如果有熟悉的人,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多都不用亲自去,找别人把资料拿去就可以。而且,可以更早地了解到新政策。”王萍说。
商家“权力依赖”引反思
许多商家打出政府“旗号”,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深层社会问题令人深思。商家之所以想方设法与政府‘套近乎’,说到底还是为了给自己抬身价。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对权力的崇拜和依赖,期待借此来显示自己有背景、有后台。”媒体评论员翟春阳表示。
“曾有多家媒体曝光地方政府公款吃喝打白条事件。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饭店经营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他说,“如果不接受官员打白条、主动与之套近乎,甚至会面临经营风险,关门停业都是有可能的。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偏远地区,由于对权力的监督、举报渠道不畅通,商业经营中对官员、行政的依赖程度更高。”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部主任竹立家认为,当前在公共管理中,很多人对行政权力都存在较大的依赖性,常常乐于寻找权力庇护。
“经营者希望借此寻求特殊政策,依靠行政权威帮助自己。其实很多经营者的解释已经道出了其中原委:擅自挂政府祝贺条幅,无非是想显示自己有背景,避免受欺负。与其说这样的心理是一种权力崇拜,不如说是对权力的畏惧。”他说。
他认为,这样的现象值得深省。“政府部门原本应俯身为公众服务,但是现在不少干部却成了公众服务的对象。一些基层干部行为失范、失朴、失德比较严重,‘吃、拿、卡、要’成了一些人的生存手段,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作为餐馆的经营者,不满足官员要求,他们可以找到很多办法刁难你。”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类畸形的官文化不断衍生并渗透至别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假冒政府部门的条幅就不足为奇了。”他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表示:“理想的状况下,政府、市场各司其职,政府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环境,商业机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政府对市场应该是服务而非控制关系。这是健康的经济社会应该具备的秩序。而现在商家打着政府的幌子行事,说到底还是社会或市场环境欠佳。管理部门要反思,如何为商家提供更加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