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岳
★寻求客观公正第三方乳品质检单位
★增加集体诉讼制度以震慑不法企业
□视点关注
对于中国乳业的现状和奶粉“海淘”日益壮大的现实,业内人士正在寻求“突围”。
不久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美菊公开表示,“我认为(乳制品行业)是可以信任的,现在生产婴儿乳粉的原料是过关的。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政府和企业加强了对原料基地的整顿和改革。对奶站进行全面整顿,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奶站;运奶车辆实施准运证制度;原料乳进厂批批检验。”
重拾消费者信心,中国奶业还需要做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国内国外到底谁的质量好
王丁棉是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从事奶业工作十多年,虽然已于2009年卸任奶业协会公职,但他依然长期关注我国的奶粉质量问题。
对于“海淘”现象,他的看法是,“现在奶粉网购领域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面临关税、质量及消费者维权难等一系列问题”。
“这是乳品行业一些负面事件诚信株连的结果,这些负面事件对行业的伤害和影响将是持久而深远的。”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道。
记者发现,在“海淘”队伍不断壮大的现状下,对于国内国外的奶粉究竟谁的质量更好这一“悬念”,有关部门没有出现失语,而是积极地发声。
刘美菊对此公开表示,“国内产品包括在国内生产的内资品牌和外资品牌。进口产品就是纯在国外生产的,不用在中国内地再进行加工的纯进口的品牌。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开始对国产奶不信任。现在我们不断完善法规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我相信,消费者会理性地选择他们需要的产品。”她进一步表示,“所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都要符合中国的产品标准,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来生产,否则就是不合格产品”。
此外,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时指出,国产产品质量好于进口产品。从价格上看,进口品牌价格高于国产国内品牌近一倍。同时还称,“新修订的标准是我国婴幼儿乳粉的第四代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王丁棉认为,奶粉的质量要看奶源、加工工艺等多项控制。
“但凡是生产奶粉,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就算奶源安全,也面临存储、运输环节二次污染的风险。都说新西兰的奶好,最近也因为牧场使用化肥、除草剂使奶源出了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一家品牌的奶粉敢说自己是百分百安全的。”王丁棉说。
寻求客观公正第三方检验
面对着汹涌的“海淘”,如何重拾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
王丁棉建议,寻求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充当乳品质检单位,且监测信息应确保权威、透明、公开。
“自我既组织生产又当裁判,自然会影响公信力。”王丁棉说,“奶企不要再用虚假广告或其他不规范的营销手法去欺骗消费者;监管部门应设法把监管机制完善起来,加大对源头生产和市场的监控力度;行业协会要强化自律与专业性,可采用事先告诫、上黑名单等警告手段,甚至是开除出组织等惩戒性手段来管好会员企业。”
“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相关法律已经大为完善,今后可以考虑在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上,侧重于约束企业和企业主,用制度构筑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具体说来,在制度设计时可以‘两高两低’为指导思想,即‘提高企业违法成本,降低企业违法收益;提高消费者维权收益,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刘俊海说,“比如,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中添加集体诉讼制度,将极大地节约消费者维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提高对不法企业的威慑力。”
“其实,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国产乳业的高管带头公开使用国产乳品,用实际行动提振消费者信心。”刘俊海说。
“乳品企业须坚持用良心去做市场,奶业人应当以恒心与行动来感化、感动消费者这个上帝。”王丁棉表示。(记者 杜晓 实习生 邱超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