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发泡餐具突然解禁遭质疑:白色污染或合法归来
来源:金羊网    更新时间:2013年03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2012年2月17日,山东青岛,垃圾场内随处可见“白色污染”。CFP供图

  盒还是那个盒,饭还是那个饭,龙小姐却对着香喷喷的三菜一汤发呆。

  “禁的时候我才8岁,根本不懂。现在要解禁,才回过头恶补了发泡餐盒的前世今生。”她查阅了很多资料,才明白自己此前用过的发泡餐具都是“违法分子”,要到5月,餐桌上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才有“合法身份”。

  “但我在哪里都能看到、用到它。这是怎么回事?”

  此次解禁争议源于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下简称发泡餐具)。这一修改意味着曾被冠以“白色污染”之称的发泡餐具将在被禁14年后,重新“合法”入市,5月1日后可以公开生产和使用。

  发泡餐具该被解禁还是继续执行禁令?一个萦绕中国一次性餐具长达14年之久的问题,终于在这个春天被再次引爆。

  被禁14年,一朝开解

  上世纪80年代末,发泡餐具进入中国,很快占据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市场,随后废弃物污染日渐严重。

  发泡餐具被禁,还得从1998年说起。那年长江大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汛情时看见震惊一幕。据媒体报道,长江江面白色漂浮物最厚处达1.5米,甚至拥堵了葛洲坝发电机组。当年9月22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与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文,禁止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使用发泡餐具。

  1999年1月23日,原国家经贸委发布“6号令”,要求于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严重污染环境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发泡餐具。此后,2005年、2011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又两度将发泡餐具列入淘汰类产品名录。

  14年过去。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当初被禁的发泡餐具,将再度“合法”重来。

  为何突然解禁?发改委并未道出原因。

  禁与不禁,争议不断

  质疑持续发酵。国家发改委在3月21日下午首度发声,给出五大解禁理由:一是发泡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具标准;二是用后可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三是许多国家一直使用发泡餐具;四是耗材少,可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发生变化,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大幅减少。

  随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循环经济分会(筹)等“支持派”,也联合发声力挺解禁。

  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泡餐具的软化温度为80℃,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并不具备强致癌物质“二噁英”产生所需的200℃以上等条件,且国际上多个机构已实验表明,餐具遇热后释放的聚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并不存在雌激素性质,因此发泡餐具本身安全无害,是绿色包装产品。

  李沛生介绍,国家将着手制定一次性餐具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还将制定准入条件,支持大型现代化企业,限制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一次性餐具行业管理办法和废弃一次性餐具回收再利用管理办法也将出台。”他说,即便国家禁止发泡餐具进入市场,但2010年底的调查显示,市场上的发泡餐具占比仍超过70%,说明市场有很大需求。

  反对派则认为,发泡餐盒恢复一定要有条件。第一,产品质量要保证,不能用废塑料;第二,回收怎么解决,是政府还是企业来解决?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泡餐具为绿色产品根本没有依据,此前也没有机构给发泡餐具颁发过绿色产品证书,“目前发泡餐具从制造到回收再到循环利用,显然都达不到绿色产品标准。而且目前我国的回收体系也暂不健全”。

  公关合同,内藏猫腻?

  就在支持者与反对派互相争执时,关于发泡餐具的“阴谋论”顺风袭来。

  3月21日,有媒体曝出“广东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企业联合体”与“北京市君泽君(深圳)律师事务所”签订“公关合同”,合同约定:由律所负责与相关部门沟通,加快推动发泡餐具的解禁进程。消息一出,“公关”二字和450万元巨额费用,不由让公众怀疑解禁背后是否存有猫腻。

  新快报记者就“450万公关合同”一事,采访了涉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小清。他表示,这一协议属实,但只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律师代理行为,媒体是在利用夸大的操作方式刻意引导公众联想到所谓“阴谋论”,“我们当初想的‘公关’这个词,实际上是想请几家媒体来做一些专题报道,这个是媒体的公关,到了他这里就变成了特指的政府的‘公关’,这个是不符合事实的”。

  周小清说,和“广东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企业联合体”签订的合同,是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签订的,“我们是受企业委托,需要去这么多部门反映他们的实际情况,传递他们的呼声,但不是去向这些部门‘公关’,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

  与此同时,他还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十多年来这一禁令下的行业仍在生存,当年禁令发布时,很多企业措手不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一禁止性行为本就存在问题。“政府做一个禁止性的行政行为,是要有法律依据的,如果没有这个法律依据,就必须要变更这样的行为,这个也是当初我们和相关部门沟通的一个主要立足点,现在的政策改变了,只能说它顺应了科学,顺应了市场的需要。”

  记者手记

  用完饭盒,请分类丢弃

  像我这样有13年快餐饭龄的人,有时觉得,有关发泡餐具的禁令,原本就是一纸空文。

  外街里巷的各类摊档,在过去14年里,有几家用过环保、卫生、合规的可降解餐盒?虽然报纸说这些饭盒会致癌,可我们一直只能捧着它吃饭。因为摊档只有这种饭盒。

  所以说,解与禁都事不关己?

  但仔细想过,又觉得开禁之事与我有关。广州每日消费百多万个餐盒,我用百万分之一,若其他百万分之一的使用者,乃至二、乃至三,都与我一样漠不关心,任它流毒,岂不是自掘坟墓?

  说真的,政策调整我们帮不上大忙。但学点鉴别优劣的常识,然后用过发泡饭盒后将它丢入分类垃圾箱,却是举手之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改变就开始了。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内机场高价餐为人诟病 国外多走平民路线
下一篇文章:云南一企业售卖3万吨地沟油 足够150万人吃一年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