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发改委公布发泡餐具解禁理由 “公关合同”曝光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3年03月21日    关注度:     【字体:

 昨天,五大行业协会与国家发改委相继为发泡餐具重返市场“正名”。

  发改委称解禁有五大原因

  昨天下午,发改委针对发泡餐具解禁一事发布说明,给出了五大解禁理由:

  一是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发改委曾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塑料餐具符合《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和《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使用后的发泡餐具通过回收、处理、再利用,可以生产建材、涂料、文具等多种产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除中国大陆之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在生产和使用发泡餐具,并且还在不断开发发泡餐具的新产品。

  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发泡餐具质量轻,耗材少,可以降低原料消耗,符合资源节约的方向。

  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最初出台禁止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解禁的时机基本成熟。

  发改委方面表示,在决定解禁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实现发泡餐具条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

  五大协会力挺发泡餐具

  昨天上午,力挺发泡餐具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循环经济分会(筹)联合召开“发泡塑料餐具产业政策调整通气会”。

  通气会由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担任主讲。李沛生称,发泡餐具的软化温度为80℃,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并不具备强致癌物质“二噁英”产生所需的200℃以上等条件,且国际上多个机构已实验表明,餐具遇热后释放的聚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并不存在雌激素性质,因此发泡餐具本身安全无害,是绿色包装产品。

  李沛生介绍,已与国家质检总局达成意见,将制定一次性餐具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还将制定准入条件,支持大型现代化企业、限制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一次性餐具行业管理办法和废弃一次性餐具回收再利用管理办法也将出台。李沛生还指出,即便国家禁止发泡餐具进入市场,但2010年底的调查显示,市场上的发泡餐具仍占比超过70%,说明市场有很大需求。他还以上海市的经验为例,称建设发泡餐具回收利用、再资源化体系是可行的;政策放开后也不会造成严重白色污染,“比如火车已全部改成空调车,垃圾无法从车窗向外扔。”

  包装协会驳斥“绿色”说法

  针对中塑协的最新说法,一直与中塑协“唱反调”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昨天表示,说发泡餐具为绿色产品没有依据,也没有机构给发泡餐具颁发过绿色产品证书。他引用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工程部部长曹磊的说法称,目前发泡餐具从制造到回收再到循环利用,显然达不到绿色产品的标准。环保部门有关绿色产品的认证目录中根本未收录发泡餐具。董金狮还表示,目前我国的回收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在没有人愿意分拣发泡餐具的情况下,将其从垃圾中分拣出来,人力及财力消耗都很大。

  对于发改委昨天发布的说明,董金狮指出,该说明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计划,在没有明确准入条件和回收的具体措施之前,生产发泡餐具都属违规行为,企业不可盲目生产。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淀粉卖出“黄金价” 中药材领域造假利润惊人
下一篇文章:一张图读懂全球“奶粉限购”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