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宁波官方回应奶企质疑:抽检结果绝对可靠
来源:都市快报 王中亮 韩宇挺 张明明 夏裕    更新时间:2013年02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下一页

 

  资料图片

点击浏览下一页

 

  资料图片

  《宁波牛奶集团鲜奶合格率仅为六成多》追踪 市食安办回应宁波牛奶集团质疑

  特意挑选酷暑天抽检奶箱

  是想让订户改变取奶喝奶习惯

  牛奶送到家 最好3小时内喝完

  专家说牛奶中不应该检出抗生素分解剂

  牛奶中的大肠菌群从哪来的?

  牛奶中检出的大肠菌群超标1000万倍,这样的结果让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负责人惊讶,“如此检测结果在奶制品中甚为少见。”

  只要做食品质量检测,大肠菌群就是个绕不开的指标。大肠菌群并非一种细菌的名字,它说的是一组和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超标,在不合格食品中属常见状态。”

  对于乳品,大肠菌群的数量限制严格,其允许存在的数量逼近于零。他说,经过巴氏消毒这道工序后,牛奶中的大肠菌群可以全部剿灭,超高温杀菌则更加无忧。

  大肠菌群多存在于粪便和下水道,从牛身上挤出来的鲜奶中有大肠菌群并不奇怪,经过巴氏消毒后,大肠菌群没了,那么,为啥消费者手中的玻璃瓶奶中又会出现呢?

  生产车间里不大可能有,对于一家乳制品企业,生产车间可谓命脉所系,全封闭、无菌状态,若做不到这样的基本生产环境,这家乳企难以生存。

  这位专家猜测,第一道可能污染乳品的工序是装瓶,乳品干净了,装奶的玻璃瓶未必清洗仔细,大肠菌群可能存留在瓶子上。

  运输环节污染乳品的嫌疑最大,污染的途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玻璃瓶或是纸盒密封不严,外界的细菌侵入;其次是巴氏奶需要全过程低温,假设储奶仓库的制冷设备深更半夜突然停摆,仓库里的温度攀升,大肠菌群可能就此滋生,即使再制冷,鲜奶已经起了变化。

  β-内酰胺酶不大可能人工添加

  比起大肠菌群,β-内酰胺酶则是国家标准中明文规定牛奶中不允许检出。宁波市食安办牛奶中检出的这种物质,是哪里来的呢?

  人们如今谈抗生素色变,奶牛会生病,生病后像人一样,会用抗生素消炎,牛的身体内就会产生一种物质,将抗生素分解,这种物质就是β-内酰胺酶。

  奶牛因挤奶最易犯乳头炎,抗生素非用不可,用了抗生素后,得把这头病牛隔离。一般隔离7天后,奶牛体内的抗生素就能分解完毕,分解物质β-内酰胺酶也随之消失,这时,这头牛又能挤出合格的奶来。

  这位专家说,目前还没听说过乳企人为添加β-内酰胺酶的事件,奶牛的身体可自行产生β-内酰胺酶,为何要添加,购买添加β-内酰胺酶也是需要成本的。

  β-内酰胺酶超标,有一种猜想是这样的:病牛服用抗生素后,乳企为了牟利,等不及让病牛挨过隔离期,就开始挤奶。牛奶中就可能含有β-内酰胺酶。

  宁波市牛奶集团昨天回应

  β-内酰胺酶属牛体本身产奶过程带入

  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面对公众质疑,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昨天上午11点发布声明:“关于该事件我司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作为宁波本地专注鲜奶50年的企业,质量是我们的生命。”

  昨天13:46,宁波市牛奶集团在自己官方微博上发布长微博,对市食安办的抽检通报予以回复,对官方检测结果发出质疑——

  1.有关部门及检测机构于2012年8、9月份对订户奶箱等渠道进行的评价性抽查测评,是在酷暑时候对宁波市整个乳制品市场进行的,发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我们也是刚刚知道。这说明鲜奶在脱离2-6℃的保存温度条件下,产品因失去防护而影响质量,不能代表我公司2012年全年产品整体质量;

  2.2012年市质监部门共对我公司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证明我司出厂的产品全部合格;

  3.此次抽检的β-内酰胺酶属牛体本身产奶过程带入,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4.针对新鲜乳品容易出现冷链断情况,我们会继续加大投资改善牛奶递送等环节;

  5.新鲜巴氏奶对新鲜度要求很高,家庭订奶户要及时取出奶箱中的鲜奶,以防微生物繁衍,不及时饮用请放入冰箱保存。

  巴氏奶保留了营养易变质

  超高温杀菌奶营养相对缺失但易保存

  巴氏奶

  这位博士生导师说,用了巴氏消毒法,产出的鲜奶就被称作巴氏奶。这种奶保质期短,一般1-2周,因而不适合长途运输,多为本土生产,本土销售。

  巴氏消毒法1865年被法国人巴斯德发明后,近20年来风靡中国。若是采用72-75℃的温度杀菌,牛奶杀菌需要15-20秒;若温度升至85℃,则只需8-15秒。

  杀菌温度低,有坏处,对人体有害的致病菌杀死了,但无法杀死所有微生物,放的时间一长,温度一高,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巴氏奶就腐败了;好处是,因为温度低,保留了有益菌和营养物质,口感纯正。

  在超市里,看到屋顶形纸盒、玻璃瓶包装,躺在冷柜里的液态奶就是巴氏奶,也有少数巴氏奶用塑料瓶、塑料壶包装。

  让巴氏奶不变质,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出厂到入嘴,鲜奶所处的温度始终不能超过10℃,它最喜欢的温度是4℃左右。

  因为低温不可或缺,巴氏奶在出厂后出问题的概率相对高。

  超高温杀菌奶

  超高温杀菌奶,也就是超高温瞬时处理。

  将温度升至135℃-140℃,加热4-10秒,就能杀灭牛奶中几乎所有细菌,灭菌后密闭。

  就像灭菌后密闭的糖水罐头一样,原本暴露在空气中几天就变味的橘子,少了氧气、少了细菌,在罐头里就能待上一年半载。超市里四四方方纸包装的液态奶,就是超高温杀菌奶,它的保质期一般在1-6个月之间。

  高温让牛奶易保存,但高温也让牛奶中不耐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遭受破坏,牛奶中的乳糖也会焦化,损伤牛奶原有风味。

  经过高温杀菌后的乳制品不再依赖低温,在常温下保存即可,这种乳品就让全国销售实现了可能,因而出现在超市里的全国性大品牌乳品,多数是超高温杀菌奶。

  “鲜奶、酸奶、钙奶、婴幼儿奶、纯奶……以液体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乳品,品种不少叫法各异。不过,从生产工艺角度看,液态乳品无非两种,巴氏奶和超高温杀菌奶。”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一位博士生导师说。

  宁波官方表态

  抽检结果绝对可靠

  挑选酷热夏天 抽检奶箱

  是特意而为之

  昨天,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处张富明说,对食品的评价性抽检已经做了很多年,鲜奶只是其中一个品种。“为了了解宁波市场上食品安全状况,宁波市政府决定除了执法、监管部门做一些日常监督性的检验之外,食安办也要对市民经常吃、喝的食品再作评价性抽检,乳品是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食品,关注度也高,抽检结果年年都在公布,2010年的抽检合格率比2012年的还要低一些,2011年的合格率则要高一些。”

  记者查询了宁波市食品安全报告数据,2011年鲜奶抽检的不合格率为13.95%,2010年的不合格率为35.32%。

  对于宁波牛奶集团质疑抽检流程,应该先有通知、备样等。

  “评价性抽检跟食品检验不同,比如说我到你奶箱里抽检,不会告诉宁波牛奶集团我在你奶箱里抽了奶,因为这实际上跟他没什么关系。”张富明解释,奶箱抽检也是他们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牛奶到了奶箱实际上跟制奶企业已经没有关系,主要是居民什么时候取奶,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

  “为的是告诉消费者,最后一个环节、喝上这口奶的时候合格率是怎么样的。”

  而在超市、便利店、生产企业抽检,是跟每个企业都有关系的。

  至于企业此前为什么不知道这份通报,张富明说是因为整个抽检有很多品种,8月-12月完成,大量数据出来并进行分析之后才会发布,评价性抽检不需要及时跟企业沟通。

  宁波牛奶集团质疑的其中一点,是抽检在最热的酷暑天进行,而且是在终端(订奶箱),合格率当然低。张富明说,之所以挑这个时间,也是有意为之,因为这时候牛奶最容易变质,而老百姓也不可能在门口挂个冰箱、通上电。“目的是提醒市民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张富明说,抽检取样环节,是检验机构自己订奶、模仿居民消费习惯。

  记者从这份抽检报告的检验机构——宁波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窗口了解到,目前针对牛奶检测一般不受理个人委托,费用也比较高,一份需要1000-2000元。

  对于牛奶检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抽检的都是当天生产的牛奶,数据肯定是可靠的。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广东省政府:查清湖南问题大米去向并向社会公布
下一篇文章:香港奶粉“限带令”生效 水客抢干最后一票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