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
食品安全应有更严格的高压线 |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11日 关注度:1029
【字体:大 中 小】
|
|
国务院9日公布《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乳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信息,并建立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10月10日新华网)
笔者认为,管理条例中规定的一些惩处还不够严厉,如建立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违法企业的召回制度中,拒不执行者处违法乳制品货值金额15倍以上30倍以下罚款。
如此罚款,虽相较以往的处罚是严厉的,但是这样能让不良食品企业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吗?此外,“黑名单”制度的威慑力十分有限。从国外对食品企业违法的处理来看,在法国,凡是生产问题食品的企业将被罚到倾家荡产境地;在美国,建立了较为发达的监管体系,提高食品生产企业进入门槛,据了解,全美允许生产婴儿奶粉的制造企业仅5家。
前不久,武汉着手起草《武汉市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条例》,拟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监管信用档案,实行“一次违法,终身退市”。(《湖北日报》9月23日)或许有人觉得,这样做未免太严厉了。但笔者认为这并不为过,因为食品安全关乎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理当设置这样的“高压线”。
事实上,要保障乳品等食品安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就是要一方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强监管,另一方面则实行“一次违法,终身退市”。只有这样,才能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始终绷紧和遵循“食品安全”这根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从而更加严格地把好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安全关。
只有让不良食品生产企业永远退出市场,才能让具有社会良知的食品企业公平守法经营,勇敢地担当起护卫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法律的威慑作用就在于此。江西湖口 郑文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食品安全“事前把关”比“事后救火”更重要
下一篇文章:食品安全责任险缺位 奶企遭集体拒赔 |
|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