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
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
时间:2012年4月
原因:部分地区的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回顾: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以《胶囊里的秘密》为题,曝光河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这些问题胶囊已经流向药品企业并被制成药品销售。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中,所用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其中便宜的明胶原料产自河北衡水一带和江西省弋阳县,是用价格低廉的“蓝皮胶”制成的。这些“蓝皮胶”随后被卖给一些胶囊厂,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压制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并最终卖给药厂生产胶囊类药品。
结果: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4月16-17日,“毒胶囊”事件影响甚广,包括修正、海外等一众著名药企均成涉案公司,一时成为舆论激烈声讨对象。涉事药企沉默。4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查控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产品,有关检查检验、查处工作以及打击犯罪的情况,将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公布。
评论:从皮革下脚料到工业用明胶,再到药用胶囊,中间环节众多,不法企业的行为并非密不透风,为何有关部门却无法及时有效发挥监管规制效能?此中缘由值得深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难辞其咎。
立顿“毒茶”
立顿茶叶被指农药超标
时间:2012年4月
原因:4月23日,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立顿”茶叶农药超标,多种系列茶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回顾: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3日的报告:“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此外,“立顿”铁观音还有被禁用的三氯杀螨醇,而“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表声明,经过严格对照国家标准GB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后发现,报告中检测的“立顿”茶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又是中国标准合格,对此网友讥讽道:“立顿”在农药残留方面搞双重标准,给中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也辜负了消费者对跨国公司品牌的信任。
结果:联合利华宣称其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国标’,是安全和合格的”。其说法是因为我们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低,涉及农药种类太少,且未将茶园禁用农药限量指标列入其中。在登记允许使用的600多种农药中,只有不到30种农药有针对茶叶的残留标准。
评论:这不是联合利华一家的问题。吴裕泰、张一元、中国茶叶、天福茗茶、日春、八马、峨眉山竹叶青、御茶园,以及海南农垦白沙绿茶等九个国内茶叶大品牌无一幸免,在农药残留上全部中招。这是茶农的问题、监管的问题、还是厂家的问题--抑或全都有问题。
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雅培奶粉被曝不符合安全标准
时间:2012年3月
原因:CER Research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雅培的配方奶粉质量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其送检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
回顾:2012年3月22日,中国经济网消息称,CER Research(一家英国研究公司,专注中国市场及投资)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雅培的配方奶粉质量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其送检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专家称这有可能导致新生婴儿肠道出血, 营养不良, 腹泻, 及对其肾脏功能造成很大的压力。有位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10765-2010(其中包含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专家称,雅培的样品没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结果:4月5日,香港法院举行了第一阶段听证会,双方在法庭上共同签署了具有法院禁令效力的法院令,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达成协议。与此同时,雅培将其受争议的产品“喜康宝”向一家经ISO认证、名为Covance的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这家经国际认可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近日确认 “雅培喜康宝产品符合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但雅培公司昨日也承认,此次送检产品并非为之前CER检测的港版奶粉,而是内地版喜康力。雅培公司表示,因为内地消费者对此事尤其关心,为使消费者放心才特别送检了内地版产品。之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曾表示,未发现进口雅培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不符合我国法规标准要求。
评论:当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已成持续热点的社会环境中,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引来无数眼光,而当所谓的第三方机构不再纯粹,研究夹杂着商业意味,不再中立,甚至于借助人们的焦虑,传播流言,达到利己目的,或沦为商家“传声筒”,这样的行为更令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