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11月CPI同比增长2%,创五个月来最高位。这是CPI今年第3次重返“2时代”,略好于市场预期。一些专家认为,11月CPI涨幅将是本轮物价运行的“拐点”,自此物价进入新上行周期。对于“拐点”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黄志龙进行解读。
黄志龙:我比较认可这个说法。整个经济形势企稳回升的趋势比较明显,物价重新回到2%以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长期的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从明后年来看,我们的物价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CPI对消费者的影响最为直接,CPI已经重新上升到2%,肯定不低于居民收入实际购买力的稳定。现在消费者最关注的是食品价格上涨,目前11月份是3%,水电、燃料价格也上涨了3.9%,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租价格上涨幅度非常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显然不利于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肯定不利于居民的储蓄保值增值。理财调整我个人认为现在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大量理财产品尽管很红火,但是没有得到法律保证,因为很多监管处于真空状态,老百姓并没有太多渠道来规避CPI上涨造成的负面影响。
未来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不利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性的结构性因素,如近几年劳工价格上涨,土地成本、房租成本、环境成本甚至企业税收负担、物流成本等;二是国际因素,今年面临很大一部分通胀压力都是输入性通胀,如对明年物价造成上涨压力的肯定是今年美国大旱可能影响明年大豆、玉米的国际市场价格,可能会使明年猪肉价格上涨。
央行关注最重要的指标肯定还是通货膨胀,价格面临的上涨压力比较大的话,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倾向可能会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