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媒体报道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问题,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称,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酒鬼酒”塑化剂风波,让中国白酒业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与以往不同,这次白酒企业普遍选择了沉默,即使勉强接受媒体采访,也是原则性的话或者口号式的居多,没有触及根本。
五粮液率先通过公告形式称,五粮液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不存在塑化剂超标问题。
贵州茅台集团也表示,“塑化剂”事件对茅台这样的高端酒影响很小,消费者对茅台的认可度比较高。似乎“高端”了、“认可度高”了,质量便不会有问题。
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则通过新浪财经公开表示:泸州老窖不存在塑化剂问题。
在一番口号式的表白后,中国白酒业这两天集体噤声。
相比而言,“酒鬼酒”的态度倒是凸显出来。其副总经理范震说,此前样本多次检测未超标,可能确实给了我们误导,从现在来看,塑料瓶盖可能存在不稳定性会给检测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影响,什么时间造成,造成多大影响,酒厂还无法给出答案。
连最直接的“当事人”酒鬼酒都还没有搞清楚塑化剂的来龙去脉时,其它名酒企业在没有任何权威检测的情况下迅速与塑化剂“划清界限”,匆忙下结论,似乎塑化剂于他们,连传说都算不上。
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股市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这些上市公司的证券经理们都在替自己的股票大声呐喊,但连续几天市场普遍下跌的状态还没有扭转。几百亿顷刻蒸发。
同样,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每天喝含1斤塑化剂的白酒无损健康”的说法,也并非媒体断章取义,“一斤说”或可暂时稍微纾缓民众内心的焦虑,但作为官方机构,表现出来的态度让人感到失望。比如,凭什么是一斤?两天连续喝一斤会不会有影响?经不起推敲。
这让我们想起,毒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卫生部专家说:“一天吃6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并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说没有多大危害”。
还让我们想起,毒牛奶事件发生后,针对可致癌物黄曲霉素,又有专家站出来说:“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顿,吃几年才致癌啊”?似乎致癌说完全是杞人忧天。
这种“吃不死人”、“喝不掉命”、“相互妥协”的浅层标准和玩忽心态在很多企业和管理部门大有市场。更别说在白酒行业还没有建立塑化剂检测标准,酒企们自然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沉默,不搭理你。
但这种无视问题的集体噤声,表面上看是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明智之举,实质上是脱离市场竞争的下策;表面上看是一个维护股民当前利益的从善之计,实际上是损害股民长远利益的慢性自杀;表面上看是一场隔岸观火的商业游戏,实际上映照出中国白酒业的群体危机。
再知名的白酒品牌都是消费者塑造的,不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眼里,不把起码的商业道德放在心上,迟早会自醉,终将会醉死。
评论员 王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