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进口奶粉大行其道,洋奶粉国内与其国外差价颇大,往往动辄数倍。与此同时,某国外奶粉企业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特殊国情,推动了洋奶粉在中国的高价”。
如何特殊?除了大家惯常知道的高税费之外,另一方面是独有的四层渠道,“一罐洋奶粉从海外工厂进入到中国的零售门店终端,往往需要多达四个环节:首先是中国区的总代理,然后是省级经销商,再是区县的分销商,最后才到零售门店”,这样经过这四层,价格轻松翻倍。这一理由,在曾经的“蔬菜太贵”之类新闻中我们也曾经看到,对于中间环节,各方应该理性看待。
首先,能够带来价值的中间环节,能够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让消费者可以更多更快地得到更好的商品,这是很多超市、门店货品琳琅满目可供任选的存在理由,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这是经济学的“生产迂回环节”,降低了个别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其次,将利润切走太多却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体验改善的环节,甚至还形成低效甚至负面的供应链,这些往往是地方保护以及市场分割等因素造成的,实际抬高了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奶粉渠道中的某些代理商,明显就是受益于当前不合理的市场配置。
如此看来,洋奶粉虽贵,但贵的并非没有道理。更进一步,按照价格决定论历来的看法,需求决定价格,只要有人买,洋奶粉就应该贵,但是真实世界更为复杂,上述案例向我们揭示:中间环节过多,费用高企,在奶粉利润中,实质已经构成被切走的厚厚一层奶油。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技术以及流程等各个方面,如何构建更有效率更为均衡的供应链,需要制造与配销环节配合默契。事实上,任何消费终端的改变,往往需要上游做出更多,也就是所谓的“鞭子效应”,这需要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更多一体化整合。
由此可见,奶粉贵的背后有漫长的逻辑链条和背景,期待一时之间改变,恐怕并不容易。近期可以期待的做法就是,进一步降低省与市之间的地方贸易壁垒,对于进口奶粉的税收适当调整,通过价格等市场手段来调节奶粉市场;中期来看,其中更有眼光和整合能力的厂商最终会提供更好更便宜的奶粉,也注定会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奶粉之类产品还有一点特殊,那就是消费者往往觉得贵的比便宜的好,这也是洋奶粉比国产奶粉热门的心理原因。也正因此,奶粉事件广受关注。
喝上一杯放心且价位合理的奶粉,事实上不仅仅是奶粉行业的问题,而且在拷问行业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更在拷问监管者的能力以及市场经济的程度。 费雪(财经评论员)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