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猪肉铅超标”事件反思:不同媒体缺少良性互动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9日    关注度:     【字体:

 “南京猪肉铅超标”事件终以“作者道歉”、“政府澄清”而尘埃落定。但回首这一事件“杂志发表—微博发力—媒体发酵”的传播路线,有一个教训是深刻的,即由于学术媒体与自媒体、传统媒体之间缺少“防火墙”,使原本纯学术问题日益网络化、复杂化,众声喧哗,加重了“还原真相”的社会成本。 

  那么,如何在不同媒体间筑起良性互动的“防火墙”,让学术的归学术、微博的归微博,共同传递正能量? 

  反思一:要尊重学术媒体的严肃性,承认其与自媒体、传统媒体的专业化差异 

  昨天,当得知3位论文作者“道歉”后,沈阳农业大学《养猪》杂志主编张永泰教授表示“不理解”。他对本报记者说,如果论文有问题,刊登论文的杂志和终审把关的我,都应该有问题、作检讨,可至今没人来找。 

  “作为专业杂志,社会上应该相信我们的学术判断能力。”这位沈阳农业大学原畜牧兽医学院院长对本报记者说,我至今不认识3位作者,论文是自然来稿。抽取的13份样本并不少,国家从没有对检测猪肉重金属含量做过样本量的规定。你不同意,可以写文章争论嘛!杂志,就是争鸣的园地。 

  关键是,论文并没说南京市场所有猪肉铅超标38.46%,而是说样本和部分猪肉的铅超标38.46%——姑且不论参照标准合不合适,首先该问是谁发布“南京市场猪肉铅超标38.46%的”?是微博!让博主检讨才对! 

  “为什么不追究博主的责任?”张永泰不依不饶地指出,博主或许是“标题党”,故意吸引人眼球;或者不懂农业,理解偏离。隔行如隔山,专业杂志主要是办给专业人士看的,你“环保董良杰”看不懂,才正常,看懂了反而不正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任发政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专业杂志与受众面广泛的自媒体、传统媒体显著不同的是,对阅读者有专业要求,而且注重学术观点的交流和争鸣。因此,不能将学术媒体与自媒体、传统媒体等量齐观,混为一谈。只有形成尊重科学的共识,“圈内”“圈外”才能谈到一起。 

  反思二:自媒体、传统媒体要如实传播学术观点,学术观点也要经得起媒体质疑 

  “今后写论文,不仅要过发表关,还要过网络媒体的质疑关。”痛定思痛,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周岩民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他的研究生吴萍告诉记者,以前写论文仅仅是为了发表,完成任务。“从没想过我的论文同社会生活、百姓感受有什么关系。”现在懂了,学术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群众。网友把我们1年前发表的论文找出来“挑刺”,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心。今后,每写一句话、每算一个数字,都要小心再小心,不让自己的疏忽大意伤了百姓的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也是大学校刊编辑,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养猪》杂志,还是大学校刊,只要是公开出版物,都应该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和质疑。但这个质疑有一个前置条件,必须将原学术观点全程、全息、全景式呈现,不能按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转换式描述,一旦非专业表达,就会使原学术信息失真——“南京猪肉铅超标”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就有这样的影子。 

  他认为,自媒体、传统媒体传播学术观点时,要紧扣原文,全面严谨,不能脱离原来学术基础,切忌断章取义、歪曲观点和事实。如果遇到恶意中伤式的传播,受害者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人欣喜的是,事件双方都表现出理性自律的态度。继3位论文作者公开更正和致歉后,微博博主“环保董良杰”昨天早上也写下这样的文字——“我对此也有失察之责,特此致歉。”想必,他的25万粉丝都看到了这句话。 

  反思三:责任意识,应是各媒体之间无形的“防火墙” 

  传媒学者、南京大学陈堂发教授对“南京猪肉铅超标”事件的传播关系做了分析。他认为,学术媒体与自媒体、传统媒体之间不该是铜墙铁壁,而应是可以相互穿越的“责任之墙”,看似无,实为有。 

  他说,学术媒体所呈现的学术研究成果、观点,往往具有探索性、争议性,而自媒体、传统媒体强调传播信息的新颖性、确定性。当涉及特定主体商业利益、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等话题时,自媒体、传统媒体对学术媒体观点应持足够谨慎的态度,尊重学术复杂性第一,满足公众需要第二。 

  昨晚9时,记者将陈堂发教授的观点通过微博转告“环保董良杰”。稍后,他连发记者3条私信,除表示认同外,还做了补充。他写道,除了自觉和责任意识,科普,也是消弭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大众隔膜的妙药。学术和大众的界限越小越好,美国科普工作就要求缩小这个界限。他希望民间组织在学术开放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已经收场的“南京猪肉铅超标”事件,如果能继续引发人们对科学、责任、生命、健康、环境的持续反思,也算一场意外收获吧?关键是,心与心之间不能有“防火墙”。(记者 林培 见习记者 吉凤竹 陈雨薇 李 刚)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防“地沟油”上餐桌 合肥入选全国试点
下一篇文章:两年收屠宰商“孝敬钱”144万 不交钱便没收猪肉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