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光明乳业3个多月出现5次问题 3次向公众道歉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23日    关注度:     【字体:

 由于光明乳业在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中违规添加含有乳矿物盐的食品添加剂,且未按规定向质监部门报告,20日,上海市质监部门表示,已责令企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将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定程序进行查处。专家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诚信都是立身和发展的基石;对于企业不诚信的行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应“零容忍”。

   监管部门:要对得起“光明”二字
 
  上海市质监部门20日表示,光明乳业未依照规定就小小光明宝宝奶酪违规添加含有乳矿物盐的食品添加剂一事向质监部门报告,存在隐瞒相关事实的“不诚信行为”。
 
  质监部门当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光明乳业在去年和今年两度向质监部门提交的食品添加剂报告中,均没有告知将复配食品添加剂用于宝宝系列的产品。
 
  2011年5月20日,由宝宝奶酪生产企业(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向上海市奉贤区质监局递交的2011年食品添加剂报告中,提到使用含有乳矿物盐成分的复配食品添加剂,但报告中并未明确该添加剂将用于宝宝系列。2012年5月8日,企业向上海市奉贤区质监局提交的年度自查报告中,依旧显示含有乳矿物盐成分的复配食品添加剂只使用于成长系列奶酪中,未包括宝宝系列奶酪。
 
  据光明乳业自述,今年2月开始在小小光明宝宝奶酪添加乳矿物盐。事实上,调查结果显示,自2011年12月11日起,就已经开始添加含有乳矿物盐的食品添加剂。
 
  “光明乳业要对得起‘光明’二字。”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说,在连续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重视舆论质疑和消费者诉求,认真全面查找本集团相关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实对社会和公众作出合理解释。
 
  目前,上海市质监部门已经责令企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将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据相关法定程序进行查处。
 
  诚信遭质疑:3个月5次问题3次道歉
 
  20日,光明乳业发布官方声明说,我们完全接受政府监管机构的处理决定,并对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表示深深的歉意;会深刻吸取教训,一定严格按照相关处理的要求,迅速进行彻底整改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事实上,3个多月以来,光明乳业已经连续出现5次问题,前后3次向公众道歉。
 
  仅仅在不到两周前的9月8日,上海部分地区220m 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出现酸败口感现象,光明乳业随后就此对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配送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2012年7月20日,光明乳业还在其官方网站上就三件事情作出声明。
 
  一是7月20日,关于广州公布抽查光明乳业某批次840片50%减脂奶酪,其中有2片菌落数超标。光明乳业表示:“发生以上事件我们深表歉意,我们会承担由此带来的全部责任。就以上事件,我们再次向广大消费者郑重道歉”。二是6月15日安徽颍上6名学生饮奶后发生不适事件,光明乳业表示:“公司获悉此事后非常重视”。三是6月26日,光明上市950m l优倍牛奶中渗入少量清洗液体,光明乳业表示:“已对涉事厂长作出免职处分”。
 
  对于以上三件事件,光明乳业在声明中说,“在以上几件事情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如此困扰是万万不该!我们再次向广大消费者朋友致歉的同时,恳请给予我们整改的机会。”然而,消费者和资本市场对光明乳业的道歉并不买账。光明乳业的股票大幅下挫,从9月8日至20日8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从7日的9.28元/股,下跌至20日的8.43元/股。9月17日、19日降幅均在2%以上。
 
  学者:执法部门监管应更主动
 
  业内人士认为,光明乳业短期内频现问题,再三道歉却没有改观,不仅暴露出公司管理漏洞百出,更凸显了企业诚信的缺失。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乳业是特别容易出产品质量问题的行业,如果企业为了发展,将诚信、对消费者负责、社会责任等放到一边,只会本末倒置,欲速而不达。中国乳品行业仍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各大乳品企业都应引以为戒。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虽说食品安全很难实现“零风险”,但公众和监管部门应该对此类事件“零容忍”,从源头上进行保障。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加强不定期的突击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应加强自检,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尽量降低风险和事故发生率。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宋亮说,执法监管陷入消费者发现在先、执法介入在后的局面,显示有关部门监管科学化仍在探索中。“要改变监管被动化的现状,需要执法部门有计划地进行重点检查,变被动为主动。”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星巴克进驻杭州灵隐寺引发热议 网友调侃称“大悲”
下一篇文章:食药部门调查祥康受阻挠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