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新华网评论:遏制山寨食品需要“人人喊打”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年07月26日    关注度:     【字体:

 “营养快线”变“营养怏线”、“康师傅”变“康帅博”、“汇源果汁”变“汇原果汁”……近年来,山寨食品屡有出现,这类食品从包装上与一些正规产品高度相仿,往往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逐字查看很难辨别出来。而农村、火车站等地区由于人口多、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以及人口流动性大、监管难度高等原因,经常成为“山寨食品”的重灾区。

  “山寨食品”不仅涉及商标侵权,涉嫌不正当竞争,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山寨食品”中都存在使用国家禁止添加或添加量超出正常范围的物质、卫生条件不达标、使用有毒有害包装物等行为,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山寨食品”泛滥,有几大原因:一是食品行业利润高、门槛低、容易模仿,而对其惩罚的力度较弱,使得犯罪成本很低。一些不知名的食品企业通过“山寨”搭上著名商标的便车,企图达到减少宣传成本、快速获取高额回报的目的;二是监管部门无法深入到所有地区进行执法,在一些监管空白地给山寨食品留下了生存的空间;三是一些消费者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使得山寨食品还有市场。“山寨食品”在包装上高度模仿知名品牌,几乎可以乱真,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而一些消费者发现受到欺骗时,又不愿为小钱维权,结果是不了了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笔者认为,遏制山寨食品需要“人人喊打”。首先,要加大对山寨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施以重典,斩断背后黑色利益链;其次,要明确监管部门职责、赏罚分明,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农村、火车站等监管薄弱地区,要加大监管力度,彻底铲除“山寨食品”的生存空间。最后,要加强山寨食品危害的宣传,教育人们抵制消费山寨食品,使其无所遁形。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外常温奶鱼龙混杂需小心 漂洋过海存过期风险
下一篇文章:“省检”一来小食店“十室九空” 称“怕麻烦”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