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工商局在官网公布了对市面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检结果,其中南山奶粉四个批次的产品发现强致癌物黄曲霉素M1,光明的奶制品也有两个批次菌落总数超标。在这件事发生不久前,光明曾因为碱水混入牛奶而小范围召回了相关产品。
然而就在5月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中,还言之凿凿地给了当下国产乳粉质量“历史最好”的评价,该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声称“我自己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
可以说,广州工商局此次公布的抽检结果,不但狠狠打了“历史最好”一记耳光,也给本就不太平静的乳品市场投下了一记重磅炸弹。
奶粉抽检 又见黄曲霉素M1
上周五夜间,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共有三大乳制品品牌同时发现质量问题。在诸多不合格因素中,黄曲霉素M1这个名字再度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本周一下午,被检出黄曲霉素M1的南山奶粉生产商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简称亚华乳业)表示,即日起召回南山全部问题产品。而其公布的超标原因,也暂时锁定为奶牛饲料被污染。事件到这里似乎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然而早在去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时,就发现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超标140%。由于黄曲霉毒素M1具有剧毒性和强致癌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液体乳生产企业从源头上加强对黄曲霉毒素M1的防控。
现在看来,乳企显然没有把这个要求放在眼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事件被曝出后,南山并没有立即召回产品。7月23日,《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南山奶粉相关负责人时,其表示正在核实中。具体细节并未透露。
据记者了解,根据工商的工作流程,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将会先行通知、处罚销售商,然后对外界公布。在这一流程中,南山方面全然不知情,显然说不过去。
而《广州日报》也对此发出了疑问:这次问题批次产品只是抽检,还有没有其他批次产品“涉癌”?工商部门所说的严厉处罚究竟是什么样的处罚,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国产乳制品 频陷质量门
此次与南山同样被曝光的,还有两批次的光明乳制品。
广州市工商局抽检结果显示,由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生产的50%减脂芝士片(200g/包,2012-02-23),以及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牌奶油(125g/盒,2012-04-23),均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这并不是光明今年首度上黑榜。6月15日上午,安徽颍上县两所小学部分学生在食用学校发放的营养餐后,78名学生身体不适,6名学生出现呕吐等症状。据学生介绍,当天喝的由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有酸味,像米糊一样。
6月27日,又有消费者在微博上爆料,称其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用同样的紫薯置于不同生产日期的优倍乳品中,竟产生不同颜色。该消费者称,光明乳业客服向其证实,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
除了光明和南山,不久前蒙牛的冰棍代工工厂也曝出污水横流、卫生状况极差等。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在事件发生后,这些企业大多进行了彻查、复检、申诉等“自救”活动。不过,这都已经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南方日报》撰文称:中国这杯奶喝得提心吊胆,时不时就出问题。企业道歉也看多了,可问题似乎总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加强监管 或成唯一出路
就在乳品负面新闻频发的情况下,今年5月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却在《婴幼儿乳粉质量报告》中,给当下国产乳粉质量“历史最好”的评价。
对此,《广州日报》则撰文表示,倘若这也能称得上乳粉质量“历史最好”,那只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我们的奶粉质量以前实在是太差了;其二,乳制品协会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每日经济新闻》则撰文表示,乳品行业产业链很长,每个环节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仍有70%的奶牛为小规模养殖或散养。奶农不仅承担养殖经营风险,还要独自面对市场风险,这为奶源安全埋下隐患。此外,近年国内奶企生存环境愈加恶劣,为在市场夹缝中谋生,不得不降低对原料的选取。最后,不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让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缺乏信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工信部正在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希望建立“覆盖原奶生产、流通、乳制品加工、市场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的乳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也担心,约束企业的行为必须通过立法,只是倡议没有多大用处,很难落实。” 《广州日报》则认为,国产乳业屡次曝出问题,事实已证明靠企业的道德自觉、行业协会的自律自省,已不足以改变乳企的劣行。唯一的出路在于加强监管。(文/记者 张鑫)
相关链接 欧盟:多项措施支持奶业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 国,但是乳制品行业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以及运作模式等,都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了支持奶业和乳业的发展,欧盟制定了许多有效措施。
欧盟为了避免奶业生产总量过剩,保持区内价格的稳定,减轻沉重的财政补贴负担, 在 1984 年建立牛奶生产配额制度, 规定了牛奶生产总产量的上限, 各成员国农场主根据所 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
为稳定乳制品内部 市场价格,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
欧盟还有一个方式,是通过对奶农直接支付补贴支持奶业生产,这是以牛奶生产配额为计算单位,直接向每个生产者支付的。这样可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不会造成奶业在市场需求低温期出现亏损以及上游奶源的减少。
奶业合作社也是欧盟值得我们国家学习的。通过产、加、销一体奶业合作社这种形式,可以让小规模奶农享受到较大资本所带来的利益,推动奶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小规模奶农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来源: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