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江苏省常州市双桂坊的商户做“良心饭”,赚“干净钱”,为食品安全生产销售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大部分是由社会化生产所提供的。食品如何加工生产、如何包装保存、如何运输销售,绝大多数消费者是难以亲眼目睹和现场监控的。换句话说,从他人手中购买食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看似简单的食品买卖关系之中其实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信任,这份信任与食品质量本身一样不可或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正因如此,人们对于食品质量问题格外敏感。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社会互信的基础,毒化社会风气。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必须从严整治,常抓不懈,实行“零容忍”。
党和政府对于食品安全历来高度重视。2009年专门颁布《食品安全法》,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安、工商、质检、司法、农业等部门建立了联席机制,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联手出击、一查到底。治理行动极大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惩恶”的同时必须“扬善”,只有善的力量发扬光大,恶的生存空间才能压缩减少。常州双桂坊那些诚实守信的商户就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崇德向善的代表。诚实无欺,重诺守信“诚信”使双桂坊商户在赢得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效益。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只有诚实守信,人们才能彼此依赖,才能合作共赢,和谐共处。不讲道德、唯利是图,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信用越好,经济运行的成本越低,效益越佳。反之,缺乏信用,人们彼此提防,经济社会将难以正常运转、赢得效益。在商业社会,由诚信所带来的良好声誉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我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基业长青,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一诺千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治理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道德与法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也要加大法制建设,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加大对触犯法律的失德败德行为的惩治力度,用法律为社会明确画出道德底线、标出道德红线、设置高压线,让那些唯利是图、触犯法律之徒,一次失德寸步难行。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道德尊严,净化社会风气。
从“吃不饱”到“吃得饱”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吃得饱”到“吃得好”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相信:当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践行的准则,当道德的血液在每个人身上流淌的时候,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