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在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或伪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关注的人数都很多。“现在还有什么食品是安全的”成了人们的日常寒暄语。
为了使公众更加了解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和相关标准,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全国科技记者主办了一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暨食品安全研讨班,研讨班由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
研讨班上,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副处长齐小宁从“卫生部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职责、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食品标准现状、食品安全标准规划”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生乳、速冻米面制品、零度可乐等曾广受媒体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在生乳新国标方面,齐小宁说,从科学评估的角度,每100毫升生鲜乳的蛋白含量是2.8克,与之前的2.95克比起来,相差0.15克,对健康和食品安全不造成任何影响,而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这个数值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准入门槛”,实际上,企业完全可以实行优质优价,收购蛋白质含量更高的生鲜乳。
“如果大家喝牛奶时注意看一下外包装,就能发现,你正饮用的牛奶每百毫升的蛋白质含量会比2.8克高,一些高端奶的数值可能是3.3克”。这个生乳新国标也并非当时受媒体质疑时所说的“一夜倒退30年”,齐小宁强调。
假冒伪劣食品不能
与食品安全画等号
长时间以来,大众常将假冒伪劣食品与食品安全画等号。但是,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标准一处处长谷京宇说,狭义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慢性和潜在性的危害。
广义的食品安全概念是1974年由FAO提出的,指从数量角度,要求国家能提供给公众足够的食物,满足社会稳定的需要;从卫生安全角度,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并获取足够的营养;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得要注意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谷京宇强调,现阶段我国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微生物污染的问题,其他还包括环境污染、农药、兽药的不合理使用,违法的生产经营等。食品安全标准是世界各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以及维护食品的正常贸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在将来,也是唯一的一套强制执行的食品标准”。但是,谷京宇话锋一转:“大众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如标准缺失、标准与国外不一致等。”对此,谷京宇解释道,我国食品标准总体上是适用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标准制定的指标低而导致的;对于国内与国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卫生部有关部门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的差距不大。
我国允许使用的
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种
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张俭波说到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300多种时,现场传出一片压低声音的惊呼。当张俭波说中国沿用了2000多年的“卤水点豆腐”中的“卤水”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时,全场又一片惊呼。
张俭波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安全性,指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损害;二是必要性,指必须在食品中达到预期的功能目的。其基本要求包括: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在分析对食品添加剂认识的误区时,张俭波列举了几个曾在全国掀起很大波澜的事件。“就以前些日子在上海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来说,其实是属于假冒伪劣问题,而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是在馒头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政府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黄’,使馒头从外观上看起来像玉米馒头,其实原料中并没有玉米。柠檬黄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加在馒头中是非法的,因为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中没有允许在馒头生产中使用柠檬黄”。
“其他的,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张俭波补充道。
(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