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临近,又到了月饼旺销季节,记者观察发现,今年的月饼市场上,郭杜林、神池、晋南月饼等包装简单的本地月饼更受人们青睐,而广式、苏式等包装华丽的“洋月饼”则不像往年那样走俏。
“乡土”月饼畅销
连日来,记者在各大超市、食品市场发现,许多包装简单的本地月
饼很受消费者欢迎,商场促销员反映,今年的“笨月饼”比华丽包装的“洋月饼”要卖得好。
同时,街边一些糕点房也适时推出了手工制作的“乡土”月饼,销量也非常好。在长治路一家饼店的橱窗里,摆放有各种晋南月饼,有酥皮的、白糖的、混糖的、椒盐的。在记者与商家攀谈的20多分钟里,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店主讲,他就是晋南人,刚开始推出晋南风味月饼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很畅销,不少回头客还要求增添新品种。
看重本地口味
许多购买“乡土”月饼的消费者表示,不管是自己吃还是送人,月饼本质上是一种食物,当然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来买。“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就喜欢吃本土口味的月饼,不论是白糖的、椒盐的、还是混糖馅的,都是既好吃又耐饿;那些夹着鸡蛋、肉松的月饼太腻,吃不惯。”60多岁的田阿姨说。
已在并工作4年的大同姑娘小王坦言,她最喜欢吃的是家乡用面粉、油和糖打成的无馅月饼,其次也会选择山西口味的本土月饼,特别是送长辈,更要注意选择他们习惯的山西月饼。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谭克俭分析,受气候、风俗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月饼口味同样带有地域性。山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每年中秋恰逢入秋时节,气温较低,人们自然喜欢吃一些热量、脂肪量相对较高的山西传统月饼。
回归传统文化
在漪汾街一家超市,记者遇到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挑选“糖火烧”。这位姓乔的先生说,他是吕梁人,小时候一过中秋,家家户户都打类似“糖火烧”的月饼,又好吃又好消化。他来太原工作后已经很少吃到家乡的月饼了,虽然每年中秋都吃那些价格昂贵、包装华丽的月饼,但感觉既不好吃也吃不出中秋的感觉。乔先生感叹,现在吃一些本土月饼,反倒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中秋节的味道。
谭克俭所长说,几年前,广式、苏式等各类外地月饼的涌入,丰富了省城月饼市场,但随即引发月饼品种花样翻新、价格攀升,进而使中秋传统佳节变了味。说到底,中秋节品月饼是一种传统文化,天价月饼既不符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一方人有一方口味)的饮食习惯,也使中秋文化被淹没,时间一长自然会激起人们回归传统文化的渴望。另一方面,商家在月饼包装上大做文章,豪华包装、附带赠品等等使月饼背离了食物的本质,“乡土”月饼的兴起,正是人们消费理性化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