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春节黄金消费旺季到来,年货、饮料、蔬果、海味干货等食品领域多个品类涨价风此起彼伏。与往年春节前的惯性涨价不同,今年消费者更多表现出对未来食品价格飙升的担忧。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指出,受春节节假日效应、寒冷气候带来的食品生产加工困难、非食品类别价格开始上涨等因素作用,2011年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
有专家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因此,宏观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防控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
广深蔬菜涨价约三成
国内蔬菜、水果、肉类、饮料等民生食品,在经历去年底短暂的价格回落之后,在新年伊始,又开始出现价格反弹。
记者昨天从商务部监测公告中看到,上周(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2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下同)小幅上涨,生产资料价格连涨三周后小幅下降。据其分析,元旦期间,蔬菜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加之部分地区出现冰冻气温影响蔬菜生产和运输,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涨。其中苦瓜、黄瓜和豆角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2%、6.0%和3.7%;粮食、食用油零售价格继续上涨,大米、面粉价格均上涨0.4%,
自1月6日正式进入“小寒”节气,在恶劣天气持续影响下,深圳、广州等多地蔬菜价格均显著上涨,普遍涨幅达三成左右。此前,本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与上旬相比,超过七成价格出现上涨。
今年年货涨价可能高达20%
春节将到,年货消费开始升温,但记者从商家获悉,油角、煎堆、糖果、瓜子、饼干等年货,今年也难让消费者买得爽快了,记者从多家年货供应商处获悉,今年年货价格上涨已是大势所趋,最大涨幅达20%。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大旗下,记者发现现时正进入热卖期的年货普遍上涨一至二成,不少品牌还以推出多款新包装、新产品来实现“暗涨”。
在广州多个卖场和流通渠道,记者获悉,本月上调售价的食品饮料不乏其者。有消息称,浙江饮料巨头娃哈哈已对旗下饮料产品调整了价格,其中包括“营养快线”。有经销商表示,“营养快线”出厂价格一箱(15瓶,500毫升/瓶)大约上涨了3元。在广州部分超市,记者发现娃哈哈饮料和康师傅饮料都涨价了,幅度达6%—8%。有超市表示,娃哈哈和康师傅的供应商已向商场采购吹风要涨价,但尚未下发正式书面通知。本地乳制品企业也轮番调价,继去年底广州燕塘、风行等上调订户价格后,深圳本地最大乳企晨光也在本月对其鲜奶进行调价,涨幅为11%。
餐饮业的涨价风也在最近兴起。多家广州本地酒家酒楼明言,今年年夜饭比往年上调一至二成。连锁餐饮店星巴克也在全国范围内上调了其星冰乐系列饮品价格,平均上调1至2元。深圳“面点王”中式快餐店,在本月也更换价目表。
食品企业:原料、人工成本剧增
“今年糖、油、面粉等原材料都上涨了,尤其糖和油,涨幅超20%,成本压力大。”广州粤皇食品有限公司昨天向记者解释,今年该公司年货食品提价10%的原因。不过,该人士还表示,价格虽然上涨,但该公司对年货食品的制作、包装、选料比往年有提高,目的是为了增强竞争力。
食品龙头企业东莞徐福记食品公司也坦言,该公司的新年糖果在去年底已进行了提价,其中散装食品调价幅度为5%—10%。徐福记无奈地称,今年该公司承受的糖压力最大,因该公司产品原料中,60%是食糖,使用量大。“今年很多原料价格大涨,鸡蛋甚至都翻倍,公司承受的压力很大,利润减少了。”星巴克中国公司在回应媒体调价之举时,指称是因为“考虑到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糖、食用油、包装材料、小麦等在食品产业上游的原辅材料,价格从去年以来波动频频。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对饮料企业而言,最大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原辅料价格的上涨,包括水果、食糖及包装材料等。受天气灾害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水果减产的消息此起彼伏,苹果等多种水果市场价格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涨价的压力,企业面临加工果收购困难的局面,收购价格也随之上扬。
该人士表示,今年食糖价格的上涨也对饮料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自国庆黄金周之后,食糖价格呈现一路飙升的态势,虽然目前已有所回调,但糖价仍然维持在7000元/吨的高位,而饮料中食糖的比例达到24%,糖价上涨对饮料成本的影响可见一斑。另外,包装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饮料企业的成本压力。
记者昨天在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查阅近期国内糖价,见到国内糖价仍在高位运行,近期持续多天处于上行态势。昨天,东莞糖价为7030元/吨,上海7200元/吨,济南7300元/吨,郑州7200-7220元/吨,均突破7000元/吨关口。
多家企业表示,去年以来,人工、汽油、运输、商场入场费等营运成本也在层层加码。
事实上,不仅仅是国内食品价格在飙升,全球粮食价格也在同步上扬。来自联合国的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12月,全球粮食价格再创历史新高,超过两年前粮食危机时的水平。国际糖价也连续第三年上涨,玉米价格则创四年最大涨幅,全年涨幅高达52%。糖和肉类价格也创下历史新高。而谷物价格指数12月份也升至自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专家观点
多种因素交织
防通胀不容乐观
在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下,2010年12月物价呈现整体小幅回落态势。分析人士普遍预测,2010年1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在4.5%左右。而在基数和寒冷天气的影响下,2011年1月份物价形势不乐观。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繁荣,食品农产品价格素来会出现惯性上涨。然而,2011年春节前的上涨,却给许多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忧虑。在不少人眼里,这个节前的上涨似乎是今年通胀持续的先兆。
有分析师认为,由于1月份即将进入春节前的备货期,加上天气因素,食用农产品价格将出现季节性上涨。但除了季节性因素之外,农资价格的上涨、用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内在价值,进入趋势性上涨通道。在此背景下,今年通胀形势更加严峻,有可能会出现高点。
中山大学经济观察专家林江教授坦言,当前的通胀在进一步升温。此前“国16条”出台后曾在短期内发生反应后,但随后又出现反弹,这也证明通过行政手段,如限购、限价等仅是治标之法,而增大供应又需要时间来消化,比如增大糖、猪肉等农产品供应,都需要时间养殖、种植,远水救不了近火。该人士认为,若要控制通胀、减压,中央应从收缩银行信贷、控制货币流动,对外资流入加以控制等“治本”方面入手。
林江称,今年政府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若这个积极的政策是一方面增加困难人群的支助,另一方面节省开支,适度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则有望控制通胀,因基建、建材与民生用品物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也撰文指出,当前的通胀压力已经处于危险区,2011年中国必然毫无保留地使用所有可以对抗通胀的政策工具。他认为,“中国要应对当前通胀压力,中国有三套主要的政策工具可以使用:首先是传统的稳定政策,诸如加息和货币升值;第二是进一步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限制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第三是通过行政手段去应对那些推动农产品价格飞涨的个别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欧志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