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了《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对于食物为什么不安全,受访者投票选出了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了道德底线等三大主因。(1月2日《重庆晨报》)
我不怀疑这个调查的准确性和公信力,但是很想知道,究竟是哪3成人对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这么充满信心。从个人角度说,我认为如果连孩子吃的奶粉都经常出问题的话,谈论食品安全感真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对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审丑疲劳”之下,有网友曾悲愤地表示,“中国人难道天生命贱?”这并非一句戏言,也不完全是情绪化的发泄,很多时候它就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有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日本厚生省就曾宣布,中国出口日本的食品合格率达到99.42%,不仅高于平均合格率,而且高于美国和欧洲。看来中国的企业不是没有生产安全食品的能力,然而悲哀的是,在极为严格的监管之下,洋人餐桌上的内容是安全了,但,谁来监管我们国人的餐桌?
上述调查的完整表述是,公众对食品无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了道德底线,以及政府监管不力是三大主因。细细分析之下,我认为这三者并非是一种并列关系。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缺少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的商人,但为什么我们的食品安全危机感会格外严重,我们的道德底线会更轻易地丧失?关键就在于政府相关部门到底有没有担当好市场守夜人的角色?在国内食品安全上,我们有没有严格而健全的制度,来压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