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卫生部监督局在其网站上就是否撤销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该公告表明,有关部门拟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产品保质期结束。该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社会热议。
面粉增白剂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早就该取消了!”太原市质检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介绍,面粉增白剂属于一种食品添加剂,一种叫“过氧化苯甲酰”,还有一种叫“过氧化钙”。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从国外引进了。最初,这种添加剂可防止面粉“熟化”,避免产生霉变,更重要的是,这种添加剂会破坏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叶黄色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与弹性,而且科学实验也证实,适量添加增白剂对人体无害。很快,这种白度高、弹性强的面粉受到消费者欢迎,国内不少面粉厂家都开始在面粉中加增白剂。按照1996年的国家标准,中国每千克面粉中最多可添加60毫克增白剂,而加拿大、菲律宾允许添加150毫克,韩国允许添加300毫克,美国仅规定“按生产需要添加”。最严格的是欧盟,当时英国尚允许添加50毫克,从1997年开始,欧盟全区禁用。
随后,记者查询了卫生部监督局公布的情况说明。说明称,粮食主管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必要,消费者也普遍要求小麦粉能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摄入,普遍不接受含有过氧化苯甲酰的小麦粉。
同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添加限量下,现有加工工艺很难将其添加均匀,容易造成含量超标,带来质量安全隐患。情况说明称,尽管过氧化苯甲酰按规定使用未发现安全性问题,但由于面粉加工业已无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技术必要性,因此建议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对于同样作为面粉增白剂的“过氧化钙”,鉴于已无技术必要性,拟一并撤销。
“越白越好”思维正在改变
12月20日中午,太原市北张村的一家馒头店铺开始迎来销售高峰。住在附近的刘女士花2元钱买了4个手工馒头,而普通馒头,2元钱可买到8个。刘女士说,“那些白得晃眼的馒头,里面肯定是放了增白剂。”
趁着休息,记者和这位来自临汾的老板攀谈了起来。店主介绍,这条不足500米的街上一共有3家馒头铺,用的都是产自河南的“精强粉”,因为这种面粉做出来的馒头特别白,“以前不少人喜欢!”但近一段时间来,很多人都来问“有没有不这么白的手工馒头”,之后,他从老家进了几十袋不掺增白剂的面粉做手工馍,卖得很好。
在太原市许坦东街东盛粮油批发市场内。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面粉主要产自河南、河北及我省。除了极少数在包装袋上注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大多数包装上都突出了“雪花粉”“白雪粉”等字样。“这些面里都有增白剂!”负责销售的老板直言不讳。他建议,要是家里吃,就买不含增白剂的,要是饭店或加工使用,就买有增白剂的,“每袋可以便宜3元钱。”这位从事面粉销售近20年的负责人介绍,尽管多数消费者不清楚增白剂是个啥东西,但更多人坚信不加的更好。如今,“面粉越白越好”的消费误区正在改变,是否使用增白剂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面粉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面粉不含增白剂完全能做到
太原质检所食品科工程师赵利军认为,尽管国家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增白剂,但由于增白剂会影响面粉口感和筋道程度,随着小麦品质和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以目前的技术,面粉里不加增白剂完全可以生产出白度、精度符合要求的小麦粉,甚至出粉率已经超越此前使用时的水平,根本没必要添加增白剂。而目前仍在广泛使用增白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主产地的一些小企业。这些厂家为提高出粉率,大量使用增白剂,一旦调配不均或投放过量,都会留下食品安全隐患。此外,一些黑心商家使用陈化粮、麸皮含量大的小麦粉加工面粉,然后加入增白剂低价出售,损害消费者健康。
赵利军表示,“馒头越白越好”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面食产品加工单位仍然会使用增白剂面粉,因此,“完全禁用增白剂还需要一个过程。”
太原面粉二厂生产不含添加剂的面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规定的做法,该厂负责人刘有贵深表赞同。他表示,完全可以做到面粉中不含增白剂,而在面粉中加增白剂的做法已经开始被市场淘汰,在充分保证健康的前提上生产面粉终究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