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吕文
近日,蒙牛、伊利、光明、佳宝等知名乳制品企业均对旗下各类液态奶制品价格进行了调整,提价幅度为2%-10%不等。奶价高涨,按说生产厂家和养牛户最应该高兴,但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却发现,上下游企业都叫苦不迭。
“奶价节节攀高,我们的压力也日渐加大。目前我们公司开出的最高生奶收购价格超过3.6元/公斤,而我省的最高价格已经达到4.15元/公斤,远远超过了美国目前的生奶收购价格。”佳宝乳业副总裁聂克平语气里充满无奈。
与此同时,散户养牛也基本处于“无利”状态,奶农养殖积极性受挫,纷纷淘汰奶牛,退出养殖行列。 种种迹象表明,奶价高涨并非奶业彻底复苏,其背后另有隐情,甚至暗藏汹涌波涛。
“刚压”让奶农吃不消
据山东省畜牧局统计,今年10月份我省原奶平均价格为2.98元/公斤,同比上涨26.3%,环比上涨1.7%。自去年9月份起,我省原奶价格已连涨14个月,累计涨幅达到29%。
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供需脱节是拉动原奶价格持续上行的主要原因。今年前8个月,国内规模以上乳企累计生产乳制品1370.54万吨,同比增长9.9%。与下游旺盛的需求相比,国内原奶供给增长缓慢。截至6月份,国内原奶生产1400万吨,同比增长2.2%,落后同期乳品产量增速6.7个百分点。
成本和通货膨胀的刚性压力更是让奶农吃不消。潍坊牧场(奶牛)联合会会长张景长告诉导报记者,他们现在每天供给得益乳业30吨奶,奶价为3.7元/公斤。看似高价位,但是仔细算下来,牧场基本没有利润可言。“主要是成本太高,比如说一个月前小苏打是1680元/吨,现在涨到2600元/吨。”进入10月份,农资价格特别是饲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如奶牛主要饲料玉米(2295,9.00,0.39%)的储备购价达到2.09元/公斤,奶牛全混合日粮的成本约在1.50元-1.80元/公斤。成本增加压缩了奶农的利润空间,从反映养殖收益的奶粮比价上看,9月份国内奶粮比价为1.42,落后于同期原奶价格涨幅15.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奶粮比价一直在1.42左右徘徊,奶农收益提升缓慢,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纷纷淘汰奶牛,退出养殖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奶价走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一些乳品企业的恶性竞争,使奶价被人为地“泡沫化”。由于国内两大乳品企业巨头蒙牛和伊利相互“掐架”,山东奶价一夜之间涨了0.2元/公斤。
奶价“泡沫化”可能加剧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桂月表示,随着天气转凉,原奶生产面临季节性下滑,而乳品消费正式进入旺季,奶源不足的矛盾可能加剧,原奶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必须正确认识“奶价走高、利润走薄”对于奶业的负面影响,审慎对待奶价背后的问题,积极推动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张景长认为,为应对奶价过高,牧场经营要走联合的道路。据介绍,自从他们成立了潍坊牧场(奶牛)联合会,他们会员场的原奶售价和投入品议价都比其他分散场户优惠得多。 王桂月则表示,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奶业各环节的发展,维护奶业良性竞争的环境。奶企“掐架”看似奶农获利,但是最终毁的是奶业的根基。“杜绝这种行为的有效方法就是尽快建立第三方定价制度,形成完善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上海市和黑龙江省都已经有了成功的操作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