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日蒙牛上半年成绩单的发布,中国乳企四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伊利作为世博会惟一指定乳制品得到支撑而实现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双双上涨之外,其他三强均以营收增长但营业利润倒退的局面收场。
成本上升影响利润
受益于国内乳业市场的良性复苏,各家乳企在营业收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出人意料的是净利润出现了普降。
据悉,由于原料鲜奶等原辅料价格在今年有显著上升,蒙牛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0.775亿元,比去年11.904亿元有所下滑。而三元上半年净亏损5160万元,该公司在半年报中解释,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受子公司河北三元及原料价格上涨原因所累。光明乳业在半年报中也指出,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及部分地区恶劣天气的影响,奶源价格逐步提升,使得公司乳制品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同期减少2.59%。
不难看出,原料的持续上涨给中国乳业带来巨大压力,各乳企在报告中均提到“原料奶、白糖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等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物价指数、原材料、加工成本上升以及奶源紧缺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中国乳企的净利润,令各家年初的盈利目标难以实现。“这从上半年各企业在终端搞大规模的促销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作为惟一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伊利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主要受益于世博效应的拉动,伊利在华东市场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30%。根据伊利中报,实现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3.63亿元和3.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3%。
奶粉业务打击尚待突破
在中国奶业发展中,液态奶一直起主导和支柱作用,上半年液态奶市场的回暖带动了整个乳业市场景气度的迅速回升。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看,液态奶恢复情况确实好于预期,乳业巨头半年取得“不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液态奶和高端产品的增长,但奶粉及奶制品的增长情况则远低于预期。
王丁棉表示:“前段时间‘三聚氰胺’的‘重出江湖’以及‘激素门’事件虽未直接牵涉到国内乳企的奶粉业务,但有关联性,可见在奶粉业务上彻底摆脱‘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仍需时日。”
下半年业绩有望增三成
王丁棉告诉记者,按照惯例,乳业消费下半年比上半年将有30%左右的提升,这将为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增长。
据悉,目前各大乳业巨头都在下半年存在着增长点。蒙牛继续加大广告投入,上半年其销售及经销费用为26亿元,高于2009年上半年重建行业信心时的19亿元,其中广告及宣传费用占收入比例为8.1%,这为下半年的增长埋下了伏笔;三元在上半年完成了河北三元经营团队的组建,随着三鹿资产的整合,下半年河北三元恢复将提速;光明乳业此前宣布并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也为奶源提供了保障;伊利则将计划紧紧围绕世博会,充分利用世博平台和媒体资源,全面规划品牌策略和市场策略。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判断,如果乳业市场下半年不出现大风波以及行业危机,中国乳业下半年将进入一个小阳春时期。只有调整产品及组织结构的同时,力争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才会实现利润的提升,同时仍要警惕来自进口品牌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