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美国研究人员宣布对抗“埃博拉”病毒再获得进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更新时间:2010年08月24日    关注度:     【字体:
 

    美国科研人员22日宣布,他们在研制抗埃博拉病毒药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猕猴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疗效达到60%。

    这种抗病毒药物属吗啉反义寡核苷酸化合物,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为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病毒赢得时间。

    科研人员通过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身上进行药物试验后发现,这种抗病毒药物有效率在60%左右,而另一种同时使用的药物在抗马尔堡病毒方面的疗效达到100%。

    马尔堡病毒与埃博拉病毒同属“丝状病毒科”,临场表现为出血热,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90%。丝状病毒与炭疽热病毒一起,被认为是恐怖组织用以发动“生物战”的病原体之一。

    科学家说,成果公布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他们可以在一小部分志愿者身上开展试验。

    这项研究试验由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与阿维生物制药公司(AVI BioPharma)联合展开。试验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今年5月,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制工作取得进展,同样也是利用猕猴做试验。设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美国国家新疾病研究院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含有小型干扰核糖核酸的药物,能够抑制酶的诱生,从而达到干扰病毒繁殖的目的。

    埃博拉病毒可通过人体血液和分泌物传染,可引发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全身酸痛、体内外出血等症状,致死率约为50%至9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自1976年首次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以来,全球累计报告大约1850例这类病例,其中约1200例死亡。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美国药管局监管不力是沙门氏菌疫情蔓延重要原因
下一篇文章:全国药检所将联网 监督基本药物质量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