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居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前三强的品牌圣元奶粉,近日被怀疑可能导致婴儿早熟。继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本次的“早熟门”令中国乳制品行业再度蒙上阴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内乳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业的软肋。
事件发生后,圣元只是单方面发出致媒体的公开信,称圣元的产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而受害消费者再次遭遇检测无门:质检部门并不接受个人送检,同时激素也并非奶粉的常规检测项目。两大国家级乳品质量检验中心均表示,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规定的项目,激素属于药品;而药品检测部门也以不能检测食品为由予以拒绝。也就是说,即使圣元奶粉含有激素,工商、质检、食检、药检等部门都事不关己、“无能为力”。
目前为止,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就该事件作出公开回应,权威的检测结果何时出台更是遥遥无期。
更多的消费者在怀疑、猜测和失望之中更加动摇了对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因为其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犹记得,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奶粉巨头三鹿轰然倒下,中国乳业也在瞬间跌至谷底,然后开始艰难地救赎,用了很长时间才渐渐恢复元气。
然而,三聚氰胺奶粉在一年多之后便在部分地区卷土重来,而今又爆发出“早熟门”,乳业安全的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个别企业如果继续无视消费者的安全,刚刚辛苦恢复的乳业将再度失去各方信任,国内乳制品企业的生存空间将再被压缩。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目前进口奶粉品牌占据国内5成以上市场份额,高端配方奶粉市场进口品牌占据份额达85%以上,国内奶粉市场的话语权基本被外资奶粉品牌控制。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后,众多外国品牌奶粉趁机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仅2009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幅就达50%。
不管本次“早熟门”定论如何,都可能会给国内乳制品行业带来影响,相信会有一部分消费者会因此而放弃频繁暴露出安全、诚信等问题的国产品牌奶粉。
乳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究其原因,监管部门的缺失、产业链的不完善、加工企业的利益至上等都难辞其咎。
众多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监管不到位,除了监管力度不足之外,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多头监管、空白监管也依然存在,而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监管方式也有待完善。
除了监管不严之外,食品行业尤其是乳业上游依然大量存在落后的分散的经营方式,无法有效形成完整的、可追溯的农业产业链条,也成为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之一。
业内建议,政府部门应主导整合本区域内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并推动食品工业结构的调整;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建设可追溯的、有系统保障的、绿色生态的、规模化的农牧业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链条。
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也需要建立和提高食品产业链中关键环节企业的准入门槛,并加大监管力度,对不合格企业制定严格的退出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竞争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此外,对于乳制品加工企业,政府也要加大奖罚力度,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