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名女婴身体出现性早熟特征,一直食用圣元奶粉,此事经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此前,受害儿童家长曾想把奶粉送检,却遭遇 “检测无门”,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婉言拒绝了家长们的个人申请,而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本报今日报道)
圣元奶粉会不会导致性早熟,有待权威机构的检测数据来说话,虽然圣元有没有问题我们尚不能下结论,但有关部门的尴尬却是显而易见的。7月13日在卫生部乳品安全标准制定情况通报会上,有专家高调表示“婴儿配方食品标准比国际标准更严格”,一个月不到,在“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的现状面前,专家的话就这样被轻松证伪。
关键指标的检测出现空白,却敢大言不惭地说比国际更严格,这到底是出于无知还是自欺欺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禁止牛初乳为人食用,原因是当时的乳品提炼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有效去除牛初乳中的激素。这说明,在国际上,奶粉激素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早就为人所知,对奶粉激素的监管也早有先例可循。数十年之后,在出现三聚氰胺事件后,我们在奶粉激素检测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显然表明有关部门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反思还不够,在“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上并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监管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总是陷入这样的怪圈:每次问题的出现,都是百姓用健康“试”出来的,鲜有防患于未然。我们总是习惯于就事论事,忙于补漏,出现三聚氰胺问题,就出台措施防范三聚氰胺,其他的并不顾及。结果怎样呢?防范了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的“哥哥”丙酮、性激素又来危害百姓了。我们预防问题出现和监管的机制总是那么滞后,如果这点不改变,不从补漏式监管跃迁到具有前瞻性的预防式监管,这意味着在免于健康威胁的道路上,百姓不得不一再用健康来“试错”。
如果举一反三地来看,不管最终的结论如何,圣元有问题也罢,无问题也罢,有一个“定时炸弹”我们必须要重视,再也不能出现空白了——养殖户们的饲料无安全隐患吗?激素过多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奶粉中,也可能存在于各种食品之中。
实际上,饲料安全的问题原本就应该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得到全面解决,现在看来,当初围剿三聚氰胺,并没有“溯源”:饲料安全问题上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保障和监管机制,检测指标空白不说明了一切吗?如果婴儿性早熟最终证明是因为奶粉有问题,而且问题指向了奶牛的饲料中激素过量。那么,性早熟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其实是一个问题,有关部门是否再一次犯了不应有的错误。
婴儿性早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凸显出我们的制度在保障百姓健康问题上出了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全局思维、全面反思、系统地下猛药,仅靠缝缝补补的制度补丁打造不了保障百姓健康的安全防线,在我看来,所有涉及到百姓健康的行业标准、检测标准都有必要重新捋一遍,以便发现隐患,我们实在没有任何脸面面对百姓用 “肉身检测食品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