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我们采写到、西安翻译学院食品安全工作的纪实报道,推荐给广大读者,此文也许会给更多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者一些启发……
树食品安全诚信大旗 筑校园饮食安全屏障
西安翻译学院食品安全工作纪实
(采访记者 郭俊秀 记者 惠庆莲)
西安翻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以本科教育为主,涵盖文法、理工、经济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民办本科院校,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民办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在校师生4万余人。该学院在教学领域闻名遐迩,同时在校园饮食安全方面也闻名全国。学院院长丁祖诒始终秉持 “饮食安全第一,学生健康第一”的管理主导思想。使学院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学院三产办主任丁淮兰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管理企业家”称号。最近,又有捷报传来,西安翻译学院以最高分一举拿下了2010年中国食品安全优秀诚信单位称号,为西安翻译学院的美誉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重视基础建设,创建一流食堂
西安翻译学院从创办伊始,就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丁祖诒院长“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在这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食堂建筑、供汽系统等由学院全投资,由考察选定的经营者按照“验收标准”投资厨房设备,形成了“承包经营,风险共担”的管理模式。在新建、改建学生食堂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三产办和当事的经营者都要全程参与,从实际出发,合理实用,消除了在运营过程中因布局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返工和食品安全隐患,从加工条件上保证了学院食堂和就餐师生的食品卫生安全。
最近几年,学院加大了对原有及新建食堂的投资力度,装修了就餐环境,更换了全部学生就餐桌椅。使原有食堂的面貌焕然一新,餐厅整洁雅致、窗明几净,厨房设置规范、厨具整洁,为学院提升餐饮服务档次、创建标准化食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食堂在设备、设施及厨灶的不锈钢化程度已达到100%。 2007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餐饮中心面积近10000平方米。功能设置达标,区域划分合理,竖起了西译餐饮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与此同时,添置了专供食堂蒸煮使用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FX厨房中央供热系统及排水、排烟系统。
二、 统一采购渠道,建立“准入”制度
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坚持大宗主副食原材料集中统一渠道采购制度。由第三产业办、膳食科对提出要求的加工单位及供货商进行资格验证,然后由各食堂直接向供货商通报采购计划并直接结算,学院不收任何中间管理费用,不增加食堂经营成本;第三产业办、膳食科工作人员的工资均由院财务直接发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不因中间环节费用增加而加重额外的就餐负担,又保证了管理者与承包经营者没有利益瓜葛,从而维护了管理人员执法的公正性。
为了确保供货渠道的质价透明、合理,西安翻译学院坚持“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的市场比价原则,除坚持按“供货合同”办事外,还适时对其他院校的同类原材料购价进行考察,并不定期的对市场同类原材料质价进行调研。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在严格控制、监督原材料、饮食成品、半成品加工、供货渠道的同时,规定各食堂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饮食核量计价标准,不得减量提价。凡新增品种,必须报膳食科核实价格,避免刺激学生高消费。严禁各食堂利用调价机会变相涨价或“搭车涨价”。明确要求各学生食堂经营利率必须控制在6%以内,并按照饮食业会计核算办法规定了毛利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原材料一项不含煤、水、电费用、维修购置费用及人员工资,以保证学生的伙食费低于同类院校的消费水平。
三、 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体系
学院多年来根据《食品卫生法》及现行的《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项程序化管理制度。严格对照“基本要求”中的各项指标,从转变自身观念入手,认真自查,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管理体制方面敢于突破,大胆变“保姆式管理”为“程序化管理”。 在食堂的卫生安全制度中,“三防”问题被列为学院学生食堂卫生检查中的“一票否决”项目来抓。同时,着重从食品安全、岗位职责、奖惩办法、食堂卫生等几大方面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在日常的检查监管过程中,三产办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廉洁自律,不徇私情,既热情服务,又严格执法,取得了学生食堂、超市、商店的信任与尊重。除专职人员坚持日常检查外,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又分为5个小组,划分了检查范围,每周列出重点,依照“卫生(质价)检查评分表”检查评分,形成了交叉监管网络。
学校食堂量化管理的基础是成本核算,这是节能、降耗、增效的关键,其核心就是岗位责任制。要把成本的控制落实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建立起科学的自控、互控、监控等控制机制,使成本控制工作有章可循,收到实效。使学生成为节能、降耗、增效的直接受益者。这样,承包经营者才真正无愧于心,无愧于全院学生。
学院定期召开由第三产业办牵头,团委、院、系学生会组织的“后勤服务(食堂)与我面对面交流答疑会”。会上大家不避讳,有问必答。使三产人员与学生面对面,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态度诚恳,及时沟通和化解了供需双方的矛盾。
四、 亲情成就安全 关爱赢得赞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建康,也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亲情关爱中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学院在食堂管理中的又一重要法宝。学生食堂管理反复、冗繁,不可能一蹴而就。学院规定上课期间所有商店、食堂一律关门停业,因此,一到开饭时间,学生蜂拥而至,十分集中,多种矛盾冲突瞬间爆发,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连锁反应。丁院长说:“食品安全无小事,没有敬业、奉献精神,就干不好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民办学校不比公办学校,更需百倍小心和谨慎。”
在丁院长的亲自督促下,学生食堂严格执行主、副食搭配标准,经济菜区设置规范,要求具体,数量充足不断档;免费菜汤配料明确(见油、见菜、见鸡蛋),重点检查,保证开饭期间不断档;每逢学生外出参加自学考试,各食堂、商店无一例外排在学生集中乘车的场地边,用最好的早餐为参加考试的学生奉献爱心;遇到军训、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食堂、商店都从头至尾涌跃地将矿泉水、绿豆汤、酸梅汤等饮料送到场地边,为同学们加油鼓劲。这一个个亮点,构成了一幅幅西译餐饮独特的亲情画面。
三产办还鼓励学生食堂努力树立品牌,突出特色。多年来,各食堂挖掘自身潜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饮食风格,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种。在丁院长的倡导下,2008年4月至今,已评出“西译品牌食品”21个,这些品牌食品得到了就餐师生的肯定,为广大学生就餐提供了选择空间。现在,凡是环境卫生、饭菜可口、价格适宜的食堂都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五、 关注市场变化,做好稳定工作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促使食堂主、副食原材料价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使学生食堂经营雪上加霜。为了缓解食堂压力,减轻学生负担,学院从2003年起就坚持对食堂实行“ 零租赁”,不收房屋租金和任何管理费,水费、电费分别以校外价格的1/2和1/4收取(清真食堂全免)。三产办多次召开食堂承包人会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保证在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饭菜质量不受影响。全力保障全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各有关部门采取与学生对话、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积极正确的化解了因部分饭菜价格调整而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证了教学和生活秩序的稳定。
六、依靠科技平台 加强培训管理
为了推进我院后勤服务的网络化管理,引入高科技管理机制,西安翻译学院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姻,将使用多年的微机售饭系统拆除后更换为校园e卡通销售网络系统,成立了“e卡通管理中心”。使全院食堂、商店等经营单位进入统一的网络服务系统,杜绝了学院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垄断行为,有效地引入了良性竞争。该系统经过不断地调试改进,已经趋于完善和稳定,发挥了校园卡的方便快捷作用。
学生食堂是高校文化素质的低谷区。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学院食堂的整体素质。几年来,学院不断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在学院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免费为适龄职工开办了人人技能工程培训班,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知法守法意识。从而使食堂每个员工都能把所学的技能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在工作岗位中得到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按责任区划分的范围各司其职、环环紧扣。结合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三产办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又与学生食堂、超市、商店签订了《文明食堂(商店)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在春、秋两季将培训内容编成复习提纲,进行全员食品安全知识考试,最近一次考试发出试卷1100份,收回1056份,合格率为96.6%。
七、贯彻新法规 迈上新台阶
《食品安全法(草案)》出台后,学院三产办就从网上下载,打印成册,发给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逐条学习,并根据其中的条款对施行中的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对照,未雨绸缪,先走一步,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学院从总体轮廓到具体细节明晰了餐饮及其他经营行为中的监控条款和自律原则。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服务准则、良性竞争等都列出了可遵循的依据和规范。使之在经营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鼓励经营者在限定的“跑道”上求快、求好、求大,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使西译的食堂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天道酬勤,踏雪无痕。西安翻译学院全体后勤工作人员决心在学院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扎扎实实地把学院食堂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全面上等级的管理目标,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