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车厢成了外卖的加工店,没张贴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榕博核心提示
随着近几年岛城对午餐、晚餐需求增加,订餐消费逐渐受到不少楼宇白领和市场业户的欢迎。但记者采访发现,由于订餐经营比日常餐饮经营门槛低,而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并不健全,市民订餐质量难以保障,而做餐标准不同也成了送餐纠纷的新问题。上班没地吃午饭订餐消费挺流行
“福泰广场楼里没有食堂,每天中午我们只能去外面吃,现在送外卖的多了以后很多同事都改成订外卖了,挺方便的”,近日,在市南区福泰广场A座办公的沈小姐告诉记者,福泰广场、东海世家大厦这些写字楼一直没有餐厅,最近外卖送餐多起来,价格也只有6—10元钱一份,楼里的很多同事、朋友就都叫外卖了。在采访中,不少订餐者表示,能在办公地点就吃到实惠的午饭他们非常欢迎。据市南区商务局统计,市南东部写字楼近十万白领一直面临午间就餐难问题,订餐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67岁的市民赵先生说,家中只有自己和老伴两人,偶尔自己“懒惰”一下便叫了外卖,“即使加上运输费价格也不贵,比我们自己做饭做菜省事多了。”
市商务局市场网点处处长刘大川告诉记者,外卖订餐虽然此前存在,但现在正作为一种新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而在最近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新中国60年百姓饮食习惯”调查活动中,外卖已成为人们饮食方式的主流选择之一。有32%的受访者表示当前在午餐时“越来越多地叫外卖”,而“方便快捷,省时省心”也成为了超过64%受访者选择外卖的最主要理由。
快餐巨头和路边小摊“同场竞技”
市民订餐时常遭遇“缩水”
记者采访发现,在岛城外卖订餐行业中,既有肯德基、麦当劳等世界快餐巨头,也有连订餐海报都印不起,只能提供一个订餐电话的订餐小作坊,而这些体量差别巨大的快餐加工企业在服务上也存在差别。记者20日在佳世客附近看到一家依维柯客车车箱改建的肉夹馍订餐“小店”,没有张贴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记者了解到,不少订餐的市民对订餐交通费收取、订餐服务迟到、饭菜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感到不满。在山东路一家写字楼工作的卢女士告诉记者,13日中午,她要了一份外卖盒饭,发现鸡腿比以前小了一号,两片火腿只给了一片。福泰广场的沈小姐也表示,有时自己叫的饺子很多是破皮的,鱼香肉丝中大都是土豆丝的情况也很常见。
另外,记者发现外卖服务大多有门槛价,收费标准各自不同。在香港中路附近,一家汉堡专卖店100元以上才能免送餐费,不然要收5元费用;在岛城有40家分店的好一家牛肉粉消费40元以上才送餐,而且需要顾客付路费。
都叫“鱼香肉丝”,原料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外卖做餐标准不同难维权
据经营外卖订餐10年的青岛口口香快餐店负责人吴女士告诉记者:“同样是鱼香肉丝,我们用的笋丝、猪肉这些原材料肯定和小摊贩的不一样,我们最低卖到5元,可是人家二三元就卖了。”据市商务局行业管路处甄处长介绍,仅市内目前已有近千家从事快餐的正规店面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快餐店开展了外卖服务。
青岛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贾先生说,正规有外卖服务的快餐店,他们的工商营业登记和卫生许可是可查的,但有些外卖加工小店不在工商部门注册就能“营业”,“有时在居民家中,甚至一辆小推车架起几口锅就能办起外卖,由于外卖行业的特殊性,消费市民无法现场看到食品制作,更无法了解经营者资质,这样就给这些无证外卖小贩一个可乘之机,工商人员有时也难以监察。”
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现在外卖服务存在实物与宣传单不符,食品偷工减料等行为。在这一点上,工商工作人员贾先生说,现在食品加工监管分为工商、质监和卫生三部门分管三个制售环节,一旦出现外卖食品质量问题,有时很难确定由哪个部门监管。而即使确定了,如何取证也成为难题。另外,目前外卖订餐的菜品在卫生、做法、口味、材料、冷热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往往消费者和订餐经营者各执一词,工商部门只能给予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