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从宜兴紫砂壶到致癌紫砂壶的“公地悲剧”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紫砂茶具被称为茶具之王,而在紫砂茶具当中,又以宜兴的原矿紫砂为上品。在宜兴,因为紫砂矿破坏严重,2005年开始宜兴市实施了紫砂矿的“禁采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练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在当地,“紫砂调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经工业色素“调色”后的紫砂,重金属含量很高,具有致癌性(5月3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外地矿料甚至是普通陶土,再加上化工原料染色,最后再加上虚假或代工的工艺美术师名片,假冒的原矿紫砂壶就这样以茶具之王名义,高价向消费者出售着致癌垃圾。原料造假,职称证书造假,工艺作者造假,宜兴紫砂壶不仅从里假到外,甚至已经连一把普通的壶的价值都没有了,因为它有毒它致癌,它不仅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而且昧着良心对消费者长期投毒。某种意义上,这简直就是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从宜兴紫砂壶到致癌紫砂壶,可以用一个经济学概念来形容,那就是“公地悲剧”。“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而且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其结果是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就像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一样,由于产权的不清晰,个体在决策时只考虑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而不会考虑行动所需要耗费的整体成本。宜兴紫砂壶这样的地域品牌公地悲剧,早已不是第一个了,从金华火腿到西湖龙井再到阳澄湖大闸蟹,几乎无不如是。以至于,很多直接危害品牌根基的行为成了地方公开秘密,从业商家和有关部门却毫无危机感。

  在宜兴紫砂壶的公地悲剧里,可以看到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比如,既然实施了紫砂矿的“禁采令”,原矿紫砂壶必然大幅减少,大多数的宜兴紫砂壶必然名不副实,为何没有及时通过合适方式向消费者和社会发出情况通报或者消费警示,并及时想办法通过有效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从中区别?再者,禁矿令之后假冒原矿紫砂壶肯定会大量涌现,政府部门有没有同步推出打假举措,加强相关检查以维护宜兴紫砂的名誉?

  更加落后的还应属紫砂壶的国家检测标准。这些年,有关国家标准的舆论指责从未有过停歇,几乎每一起令人发指的行业疯狂造假背后,都能牵出一项国家标准不可思议的超级滞后,紫砂壶亦不例外。在《紫砂陶器》国家标准中,居然只对重金属铅和镉的溶出量规定了允许极限,所以哪怕人为添加的钡、锰、钴、铬等其他重金属溶出量比正常值高出数百倍,由于国家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检测部门也无法作出判定。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这是宜兴紫砂壶的经典广告词,可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也许有一天,这句话将要改成“世界上有很多壶,却唯独没有宜兴紫砂”。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农产品价格此涨彼伏 引发中国民众看天购菜
下一篇文章:紫砂壶陶泥做 不少“名家壶”也是冒牌货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