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见到这样的“天下第一”,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我们在诺贝尔奖项面前的先天性不足与自卑。仿佛,除了诺贝尔奖,任何“天下第一”都是可耻的,甚至连粽子与月饼都应当去问鼎高科技奖才算是有所作为。
由顺德5位师傅耗时3天精心制作的“天下第一粽”,端午节亮相后不久,社会舆论是恶评如潮。据报道,这“天下第一粽”重3吨,与房子齐比高。万名游客排队吃了3个小时才将其吃掉。
“天下第一粽”在世间所获之评价,与“天下第一饼”实属异曲同工,概括起来,大抵是:天下第一无聊,或天下第一无能。人们一见到这样的“天下第一”,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我们在诺贝尔奖项面前的先天性不足与自卑。仿佛,除了诺贝尔奖,任何“天下第一”都是可耻的,甚至连粽子与月饼都应当去问鼎高科技奖才算是有所作为。试图在食品制作方面发挥艺术想象力,则是有罪的。
如您所知,国人很爱吃,一到节日,基本都是靠嘴巴来纪念。逢年过节,便杀鸡宰鱼,大快朵颐;国人有时候好像又很不爱吃,逢年过节,商家免费供吃,供吃者常常是出钱不讨好,落得个“作秀”的骂名。免费供世人品尝的“天下第一粽”,其所受的耻笑与网络话语暴力,一定会让那5位技术精湛的师傅坐卧不安,也一定会让他们找不到错误的方向。我们当然知道,耻笑者肯定没有品尝到那粽子的美味,但不能确定,那吞粽入胃的万名游客是否参与到围攻粽子的队列。
“天下第一粽”何以受到耻笑?原因大概是它身上贴有商业的标签。商业利益几乎成了一切网民眼中作秀的“原罪”。如果商家通过做广告的形式推广自身的企业形象,尽管广告成本会算进商品价格,人们基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果商家倒贴成本给公众,则很快会引起警惕。这便是国人的一种习惯性消费心态。如果我们将商业置换成政府,所受到的评价又会是怎样的呢?
话说清代知名画家郑板桥先生,调任潍县政府长官之际,恰逢大荒,百姓饿至欲吃人地步。郑县令下令开仓济民,缓解了当时的饥荒。公众感恩戴德,称郑县令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一时传为佳话。但是从公共职责来评判,郑板桥先生委实不应当受到如此赞誉,所谓“开仓济民”,实乃一个政府官员履行公共职责的行为,是受纳税人之托,把粮食返还民众的正常举措。毕竟粮食不是郑先生的私人财产。而假如将郑先生置换成一个企业老板,那倒真的要好好感谢人家郑老板一番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老板们推出的“天下第一粽”与“天下第一饼”,也有一种“开仓济民”的意味。它不同于“天下第一鞋”、“天下第一鞭炮”之类的东西。因为前者是食物,没有被浪费掉,而是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肠胃之中。所不同的是,现代社会没有饥饿,只有馋嘴。如果说我们要给“天下第一粽”再补充一条挨骂的理由,那么应当这样补充:现代人都吃饱了饭,无须免费给他提供粽与饼,他们也有足够的力气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