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09)国家标准将于下月1日正式实施。针对饮料、酒、糕点、粮食、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过度包装较为严重的商品,标准规定:包装层数应在3层以下、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
信息时报记者日前走访市场调查发现,目前食品市场虽然已难觅包装超过3层的食品,但有些食品依然在打国标的擦边球,在包装的重量、规格、用料上过度豪华等等。一盒不到100克重的参茶,却用了大铁盒来包装;同品牌同重量的冰糖燕窝,礼盒装与简易装差价20元;高档白酒包装,硬纸盒、缎布、塑料齐出动,价格甚至翻几倍……涉嫌过度包装的食品种类主要有保健食品、酒类、茶叶、月饼糕点等。
记者总结了一下,目前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结构不合理。如大包装里又套小包装、利用泡沫塑料填充包装、以赠品形式填补空间、“框架大,内容少”比较普遍。二是材料过度。包装采用铁盒、红木、金属、水晶等材料,重量甚至超过食品本身。三是装潢依然追求奢华,不少食品外包装盒衬底的是仿金箔、红绸、黄缎,硬盒上还描金绘彩;包装样式也极尽繁复等。
尽管在信息时报食品消费调查中,所有受访者均表示不愿意为这种豪华包装的食品埋单,消费者陈先生更明确指出,包装本是起到保护和美化商品的功能,但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将食品包装得十分奢华,不但不环保,而且有夸大和欺诈之嫌。但近日记者在街头对20名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85%的受访者认为,豪华包装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55%的受访者因为送礼购买过豪包产品,“没办法,过节送礼包装不好拿不出手啊!”
由此可见,礼品市场是过度包装滋生的最大“温床”。正如有分析所言:“买椟还珠”原本只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笑话,说的是舍弃了真正的精华、却把没有多大价值的附属物当宝贝的事;而对该寓言十分熟悉的许多现代人,面对美轮美奂的包装盒诱惑,竟有了“买椟还珠”的困惑和无奈。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