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的食盐,自古以来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自汉武帝始,中国就对食盐实行专营专卖政策,日前,记者获悉,这一延续了上千年的制度有望终结。
近日,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简称《建议》),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预计1月上旬将上报国务院。《建议》提出对现有食盐专营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定点生产、特许经营,并透露“2011年食用盐专营将完全放开”。
暴利终结但价格难料
由垄断经营而催生的盐业暴利在业内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对此,记者也专门为盐业暴利的产业链算了一笔账。
一般来说,制盐企业以四五百元/吨的出厂价将食用盐出售给专营盐业公司,盐业公司其中加入价值仅二三十元的碘,随后将此加碘食盐批发价涨至2000元/吨,供应给终端零售商,零售商以1.4元/500克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相当于上涨到2800元/吨,前后上涨近6倍。
盐业专营放开后,盐业暴利终结几无悬念。然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否是个利好?对此,制盐企业和零售商意见基本相同。他们认为,盐业放开后,将完全进入市场,而市场竞争很有可能导致食盐价格下降。
“目前,一个地方只有盐业总公司一家专营食盐,如果其他制盐企业杀进来,肯定打价格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然而,也有少数观点认为,盐价下跌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开放初期,因为盐业公司存在一定的利润,食盐价格会有一定的下跌。不过,最终走向市场竞争之后,价格终将上涨。”而根据之前国家放开经营的棉花、粮食等产品看来,情况似乎确实如此。
品质成最大悬疑
在盐业专营放开有望给百姓带实惠的同时,也面临着品质如何保证的难题。“盐业一旦放开,各种没有盐业许可专营权的公司将乘虚而入,特别是在很多盐厂都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肯定会有奸商将工业用盐当成食盐卖,危害人们健康。”重庆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市盐务管理局局长陈逸根表示。
据了解,目前,全国盐厂多达近4000家,但拥有食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有96家。“各盐厂生产的食盐质量参差不齐,品质难以保证。”
对此,专家指出,食盐并非普通商品,其质量好坏关乎人的生命,如若放开专营,政府必须做好监管工作,严把质量关。
改革将“慢慢来”
事实上,关于盐业改革的酝酿由来已久。2009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要加快盐业等行业的改革。随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开始研究制定盐业改制方案。去年七八月份,国家发改委曾多次以座谈会形式,召集企业研讨盐业改制办法。
业内人士表示,食盐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稀缺资源,完全具备放开走市场化的条件。从长远看,打破垄断放开专营权是确定的改革方向。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可能会分几步走,逐步放开到完全的市场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