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标着“可降解”的环保型餐具,怎么饭盒盛上了饭菜会渗色?汤碗装满热汤会变软?点心盒稍微装多点儿就会破裂……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据相关协会调查,市面上有近80%可降解材质餐盒都是假的,“不但不一定能达到降解要求,有些标着‘可降解’的餐具安全性也令人担忧。”
“真”“假”降解都有问题
对“可降解餐具”安全性表示担忧的,正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董金狮告诉记者,在1999年,国家曾要求餐饮行业在2000年1月1日必须全面实施《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但十年过去了,餐饮行业内“可降解餐具”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
“不是说很多没有标‘可降解’,而是很多餐具标了‘可降解’却达不到要求。”董金狮表示,可降解原材料相比普通餐具所使用的塑料价格要高,“一般要比普通的贵出20%以上”。然而在环保意识日益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又瞄准了消费者的环保心理,拿普通塑料甚至于还达不到普通塑料要求的餐具冒充“可降解”身份。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调查统计,市面上有近80%的可降解餐具都是假货。
除了“假降解”在业内盛行外,“真降解”的餐具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可降解餐具’的安全性能差,储存时容易发霉和腐烂;另外,为了达到降解目的,这类餐具里往往有较多添加剂,而这些容易溶解到油或酸性食品里。”董金狮还特别强调,部分可降解餐具里含有的光敏剂,成分中含有重金属,若溶解到食品里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用多了对妇女的生育能力和儿童的智力发育会有一定影响。
“不可降解”也受国标认可
正是因为国内的“可降解餐具”仍未成熟,近日国家要求从12月1日起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中,要求一次性餐具,不能乱标“可降解”等字样。
董金狮告诉记者,新标准中对餐具可标“降解”的要求更加严格,如生物降解率须达到60%以上(即使用完的餐盒在3个月内有60%以上的材料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对环境无害的物质),有淀粉成分的可降解餐具淀粉含量不得低于40%等。董金狮表示,可降解餐具只表明不污染环境,并不等于是环保餐具。
此外,新国标中对塑料一次性餐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相当于间接承认了“不可降解餐具”的合法身份。
●专家提醒:建议使用纸质餐盒
说到如何真正做到环保又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可尽量使用纸质餐盒。“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来说,纸质材料一可再生,二容易腐烂和回收。”
此外,如果使用塑料餐盒,则最好使用透明的纯塑料制品。“这对消费者而言比较安全,用微波炉都可以加热。”董金狮还表示,这类塑料制品废弃后回收率也很高。
当然,消费者在购买时可能不会有太多的选择,这时就需要自己辨别塑料餐具是否安全了。这可以从“一看、二闻、三撕”几种简易方法来判断:即首先看餐具外包装有无生产企业信息,其次闻一闻有无异味,然后再轻轻试撕塑料边缘,如果很容易就破裂说明是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