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重复使用饮料瓶也会变“毒药”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06日    关注度:     【字体:
 【核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往往喜欢将自己使用过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保留着,待下次出门时再灌满茶水或饮用水带出门,并称此举为“环保”、“节约”。然而,这样的“环保”行为是否安全?近段时间,随着网上一篇关于“矿泉水瓶循环使用致癌”的文章在各大论坛、健康专栏等流传,不少市民对饮料瓶、矿泉水瓶能否二次使用开始关注。对此,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后得知,虽然对饮料瓶、矿泉水瓶反复使用是否致癌,我国还没有做出定论,但综合卫生、健康等方面考虑,二次利用矿泉水瓶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市民担忧】

  重复使用饮料瓶会致癌

  “我孙女每天去上学都用饮料瓶装水去学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论坛上说的,这样重复使用饮料瓶会致癌?”住在南宁市新竹路的陈大爷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 “矿泉水瓶循环使用会致癌”的文章后,开始重视重复使用饮料瓶的安全问题,要求老伴给孙女更换水壶。可老伴却不这么认为,自己每天给孙女装水的饮料瓶都清洗过很多次,很干净了,还有什么不安全的。为此,陈大爷和老伴还大吵了一架,老伴声称给孙女二次使用饮料瓶是节约。最后,在陈大爷的坚持下,总算还是给孙女更换了一个运动水壶。

  随后,记者也看到这则帖子。帖子称“阿联酋迪拜一名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最后得了癌症。”该文还声称,一般矿泉水瓶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制成,“瓶子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险。”

  重复使用饮料瓶的现象是否普遍,到底是否存在危险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记者调查】

  饮料瓶重复使用现象很普遍

  虽然有市民担忧,矿泉水瓶二次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在现实生活中,二次利用饮料瓶的现象还是广泛存在。

  “用饮料瓶给孩子带水最方便了,丢了也可惜。”市民刘女士说,她经常二次利用饮料瓶给孩子带水。而在一家通信行业做客服的朱女士表示,自己一直都是二次利用饮料瓶,对一些制作精美、质量比较好的饮料瓶特别喜爱。朱女士表示,身边的每个人都在这么用,如果说饮料瓶二次使用有毒,那是不是塑料的杯子也只能使用一次呢?

  据调查,饮料瓶不仅备受学生青睐,市民也喜欢重复使用,不少市民家的厨房里就有各种饮料瓶。由于重复使用节约成本,透明度高的饮料瓶常被用于盛放酱油、香油、醋等;不透明的果汁饮料瓶、白色的酸奶瓶通常被用来盛放花椒、茴香等调味品;容积大的饮料瓶则用来装食用油。采访中,60多岁的市民张女士说:“我家厨房里重复利用的饮料瓶起码有四五个,这样方便、省事,时间长了不用洗刷,直接扔掉也不可惜。”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光市民二次使用饮料瓶盛油盛水给自家人用,也有部分商家二次利用饮料瓶做生意。走进南宁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些商家二次利用饮料瓶的现象。在南宁市古城路一家凉茶摊,记者看到不少凉茶都装在已经使用过多次的饮料瓶中,店老板表示,每次装饮料之前,都会对饮料瓶进行清洗,绝对安全。除了装凉茶之外,还随处可见一些商家利用饮料瓶装花生油、甜酒等进行出售的现象,更有甚者,有酒店也利用饮料瓶装茶水来招待客人。

  多数市民不知

  饮料瓶“身份证”为何物

  饮料瓶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又各自有哪些特征呢?细心的市民购买饮料时会发现,很多瓶底都有一个三角形标志,标志上分别标有1至7的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购买塑料瓶装饮料的过程中,很少有市民注意这些三角形标志,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三角形标志的意义。

  据了解,为了区分饮料瓶的材质,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以三角形符号作为塑料回收标志的标准。三角形里的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如果制品是由几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则标示主要或基本材料。

  近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多家超市后发现,市面上瓶底标有“1”的矿泉水瓶不足三分之一;近半数乳类饮料瓶底部标有数字“2”;几乎所有汽水类饮料瓶底都未见三角形数字图标;一些有色饮料的底部虽然有标志,但模糊不清。

  “不清楚,很少去注意这些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用?”在南宁市民族大道一家超市,记者询问一名正在购买饮料的女士。这位女士表示,自己购买饮料都是靠口味来买,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其他环节。和这位女士一样,有相当多的市民表示根本就不清楚这些标志有什么用,所以根本就不注意。

  【专家说法】

  反复使用饮料瓶存健康隐患 

 

  饮料瓶标注数字究竟有哪些好处,重复使用后会带来什么隐患?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测试分析研究中心专家介绍,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PET)。PET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很广泛地使用在食品包装上。而饮料瓶标注数字作为塑料回收标志的标准,明确表明了饮料瓶的制作材料,但目前,这种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是国际标准,由于在我国属于非强制性标准,所以不少厂商没有对饮料瓶材质进行标注。

  据了解,对于矿泉水瓶反复使用是否易致癌,特别是饮料瓶重复使用10个月会释放致癌物DEHP的说法,我国目前还尚未有此定论。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谢工程师表示,虽说塑料瓶的材料如聚乙烯本身无毒无味,塑料瓶用来灌装饮料对人体很安全,但聚乙烯一旦受到高温或被酸性溶液腐蚀,就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一种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溶剂。同时,塑料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有增塑剂,增塑剂对人体是有毒害作用的。

  “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耐高温,需在低温下使用,一般超过70摄氏度以上使用都是不安全的。”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系主任林莹教授介绍,从理论上讲,市民在喝完饮料后,再二次使用,危害性并不大。但实际上,首先,这些饮料瓶不能装热水,瓶子变形后会挥发出有害物质;其次,对瓶子的清洗难度比较大,普通的清洗方式由于瓶口小,瓶身大,很难清洗,因此重复使用饮料瓶,将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不卫生。

  林教授建议,市民在装食品时最好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料的瓶子,如果是必须重复使用饮料瓶,也需要看清楚其回收标志,明确哪些饮料瓶是可以重复使用,哪些是不可以的。

  【相关链接】

  从数字代号

  看饮料瓶“身份证”

  “1号”PET: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别循环使用装热水使用: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并且,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具有毒性。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2号”HDPE:清洁用品、沐浴产品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最好不要循环使用。 

  “3号”PVC: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最好不要购买使用:这种材质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要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4号”LDPE:保鲜膜、塑料膜等保鲜膜别包着食物表面进微波炉使用: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5号”PP:微波炉餐盒放入微波炉时,把盖子取下使用: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的确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为保险起见,容器放入微波炉前,先把盖子取下。 

  “6号”PS:碗装泡面盒、快餐盒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使用:又耐热又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并且不能用于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容易致癌。因此,您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号”PC其他类:水壶、水杯、奶瓶使用:因材料中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称,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

  (热心读者朱先生 稿酬50元 本报新闻热线0771-5690145)

  有关专家说,反复用饮料瓶装食品对健康不利。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商务部零售企业三天销售140亿元
下一篇文章:天津市从五个方面加强肉制品监管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