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食用油价为何连涨 警惕粮食转基因“专利陷阱”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食用油价为何连涨警惕粮食转基因的"专利陷阱"夏季一般是食用油的消费淡季,今年的情况有点反常,省内各大超市的部分食用油价格近日连连上涨。据专家介绍,这是由于我国大豆70%靠进口,价格已受控于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市场行情,曾经物美价廉的转基因大豆,正转身变为国外公司操纵市场的专利工具。

  诱人转基因暗藏“专利陷阱”

  “转基因粮食是专利产品,其背后涉及巨大的商业利益。转基因专利一旦成功注册,将涉及该专利的所有商业化领域,使用者要为此买单。”南京农业大学经管院周曙东教授介绍说,近年来,一些国际转基因公司屡屡设置转基因“专利陷阱”,向别国的农产品、研发技术以及作物种子植入自己的专利“芯片”,企图垄断转基因产品市场,获得定价权以赚取暴利。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阿根廷大豆。美国的转基因种子进入该国仅6年时间,就占据了该国大豆种植面积的99%以上。自2005年至今,美国孟山都公司针对进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欧洲进口商提起了一系列的诉讼。由于美国转基因大豆在欧洲享有专利,因此,阿根廷农民要为每吨出口转基因大豆支付15美元的费用。我国虽暂未引入美国转基因大豆种子种植,不涉及专利侵权,但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充斥市场,超过了70%比例,严重挤占本土大豆的生存空间。因此,我国大豆价格不得不受控于国际市场,大豆食用油价格因此受到牵连。

  美国高产大豆亲本竟是来自中国

  其实,横行国际市场的转基因大豆,嫁接的核心基因却是来自我国野生大豆。美国孟山都公司的“高产大豆”专利说明书就坦承,作为亲本的野生大豆来自中国上海附近。据介绍,该公司从中国野生大豆提取高产基因发明了“高产大豆”,并一口气提出了64项专利保护请求,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一项有关高产大豆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更有甚者,作为有着7000多年水稻种植史的中国,其稻种资源也被国际转基因巨头们觊觎已久。

  “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自主性是第一位的。”江苏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张保龙教授对记者说,要警惕国外公司借种生蛋,嫁接本国品种基因,抢注技术专利。在水稻等粮食作物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研发过程中的种子基因资源流失。如果不注重专利保护,在将来的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就必须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

  “只要种子好,能抗旱抗寒抗虫产量高,当然要种了。”许多粮食种植大户都这样认为。的确,转基因水稻在抵抗病虫害能力上有明显优势。据农业部相关资料显示,转基因水稻可少用80%农药,增产8%,每公顷平均增收600元。减少用药又能增产,让转基因水稻未来的市场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而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生产或正在研究的8种基因改造水稻,全都有国外专利“芯片”的植入,一旦商业化种植,将对粮食主权埋下重大隐患。

  江苏省已在规避转基因研发“雷区”

  据介绍,我省的转基因研发已经有意识地避开了这个雷区。“从基因的筛选开始,直至最终得到植株。一种转基因水稻的整个研发过程可能涉及的专利有数十项之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与国外基因专利产生冲突,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时刻注意的。”张保龙教授介绍说,在转基因技术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就是基因技术,比如在抗螟虫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中,如果国外公司从别的生物体中提取了相关的抗虫基因,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就要避免从同样的生物体中提取相同的基因,因为这种抗虫基因已经是专利产品。

  记者采访了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红太阳种业集团公司等10多家种子公司,他们均表示,目前还没有转基因粮食种子销售。

  “我省对主要农作物的品种监管基本上达到全覆盖。所有种子公司在市场销售的品种,均要在国家农业部和省种子管理站备案,特别是水稻这类主要农作物种子。目前,省内市场上还没发现转基因稻种销售点。”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品管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非主要农作物的自由度则相对大一些,会有一些国外的蔬菜种子品种在市场上销售。不过对于进口的转基因种子,都要实行标签制,表明其转基因的身份和来源。(姜晓晓 李玲)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深刻理解食品安全法
下一篇文章:“卖问题食品要付出代价”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