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资讯中心 >> 浏览资讯中心
能告诉消费者是哪些食品企业被清退吗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4月21日    关注度:     【字体:
 据4月20日《北京晚报》报道,从20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市立法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共有4288种不合格食品、51家屡出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被清退出首都市场。
  
  “民以食为天”,为市民的消费安全考虑,一年多来,那么多的不合格产品和51家屡出问题的食品企业被清退出首都市场,体现了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令人欣慰。可我越读新闻,越感到是一头雾水,4288种食品、51家问题企业,究竟是哪些呢?为何不能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呢?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XX事件”后,食品安全现在是一个令民众“草木皆兵“的严峻话题,所以,我在赞赏北京有关部门“驱逐”监管的同时,还必须为这个市场退出机制挑挑刺。
  
  首先,不公开相关的清退信息,是不尊重北京市民众的知情权。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被“驱逐”出北京的那些企业和产品不会“卷土重来”,因为民众不知情、不了解,面对“卷土重来”的食品,他们可能上当受骗。而如果在媒体等公开了相关企业、产品名称等必要的信息,市民一旦发现,还能及时向职能部门举报,行使食品安全的监督权。
  
  其次,不公开相关的清退信息,是不尊重其他城市民众的知情权。这些企业和产品被清退出北京市场后,他们会不会转战到其他城市再赚不义之财?很有这个可能!可是,连北京市民都不知情,其他城市的民众就更是稀里糊涂了。一旦他们“死灰复燃”,极有可能“重获新生”,“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中国的市场大得很,他们“发展”的空间实在很大,危害也可能更流传。能告诉我是哪些食品企业被清退吗?我们可不希望被蒙在鼓里。
  
  市场退出机制,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在实施,我不知道,各个地方的相关对口职能部门是不是已经建立相关信息的交流、互通机制。比如,北京在清退一些企业和产品后,是不是及时主动向其他城市通报相关的信息,成果共享、便于监督?就向公安机关通缉嫌犯那样,上网一查,便知究竟。如果没有必要的信息协作机制,市场退出机制就只能陷入单兵作战、各管一块的尴尬地步,收效甚微。
  
  所以,处于食品安全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在提高市场退出机制透明度,让百姓知情的同时,各地的职能部门必须实现相关信息的“无缝隙”衔接,如此,才能愈来愈扎紧食品安全的篱笆,让民众吃得放心、安心。

[作者:吴杭民]
[编辑:刘永涛]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有奖销售卡片上没有中奖概率 汇源果汁被诉欺诈
下一篇文章:质检总局通报洋货黑名单 美国金装婴儿奶粉上榜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