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权威部门统计,当前,我国有中小学校40万所左右,大约有2亿在校中小学生,并且,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均设卫生室;有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容易造成脚踝扭伤、皮服外伤、中暑等疾病,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时可能出现一些突发的晕厥、休克、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病症,以及学生在校期间因食用有毒有害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等,此时,学校卫生室往往是学生的首次就诊点。此外,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卫生室的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药品少,因此,容易处在药品监管的盲区。,由于中小学卫生室药学专业人员配备不足,药品管理水平特别是药品的购进渠道、验收储存、陈列养护以及不合格药品管理等亟待规范,其药品使用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卫生室的药品使用安全问题,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不容忽视的。
首先,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校药品使用安全宣传力度,并且相关监管人员应进驻学校开展一些科普宣传活动,警示滥用药物的危害性;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定期开展学校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班,重点培训医疗机构药品的采购、储存、养护、使用的注意事项,以杜绝学校药品使用过程的安全隐患。
其次,药品监管部门应严格依据《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卫生室药品使用的监督检查频次,对存在问题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并且不定期开展药品安全监管“回头看”行动,定期彻查过期、失效药品,并监督销毁不合格药品以净化中小学校园药品使用环节。
第三、构建中小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
当前,中小学校园卫生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全完善不仅非常重要与关键,而且十分必要和紧迫。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根据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校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强化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严格实践操作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严格贯彻“报告内容真实、完整、准确”的原则,建立并保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多措并举畅通中小学校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渠道,以保障中小学生用药安全。(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