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学校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餐饮单位有1545家,食杂店1600户,食品摊贩5000余家。这些学生的“第二食堂”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政府监管的难点又在哪里?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周边小摊小贩很吃香
每当放学时,蜂拥而出的学生霎时让校门口的店铺、流动摊点热闹非凡。从采访情况看,学生中午外出吃饭的地方主要是学校附近的餐饮店、学生托管中心等。
这也让一些无证及流动摊贩有了可乘之机。一天的中午,在宁波江东区大步街附近,学生或挤在狭小的餐饮店铺里,或三五成群地站在小摊边上,拿着烤香肠、饭团、双皮奶、奶茶等,吃得不亦乐乎。但这些光鲜的食品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没有厂家地址。
在不少较为偏僻的乡镇学校,类似的周边摊贩更受学生欢迎。记者曾到农村学校采访,在宁海岔路小学门口,与学校一路之隔的地方一字排开20来家店铺,不少支起桌子在卖小吃。尽管苍蝇在摊上飞舞,摊位前仍聚满了学生。
两年前市人大常委会曾针对学校安全开展调研,932份调查问卷中,40%学生购买过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无证摊贩油炸食品,45.1%的学生表示会食用学校周边摊贩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学校周边食品安全令人忧
今年市政协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毛东辉就曾表示,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过期食品、变质食品仍存在,且大多无营业许可证,食品安全、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这些摊点消费对象是学生,一旦出现问题,会引起群体性的学生安全事故,后果非常严重。”
在上述提到的调研中,73%受访的家长、学生及老师认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影响学校安全。
学校周边餐饮监管成难点
既然学校周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为何难以得到根治?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据悉,目前宁波市的食品安全管理仍属“分段监管”的模式,像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管,就涉及城管、工商、食品药品、教育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分段管理各个环节,容易产生监管盲区。
“进入门槛低、人员流动性大、守法意识淡薄,这些导致小餐饮和无证摊贩成为目前监管的难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现有午餐口味不佳,也成为流动小餐饮“粘”着学校的客观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宁波市相关部门正在进行专项调研,拟结合宁波实际出台地方性餐饮规范管理办法。(黄合、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