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生营养午餐存在食品安全高风险""营养午餐并不营养"等话题成为舆论焦点,事关中小学生营养的校园午餐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尽管不同城市中小学营养午餐的供应形式各有侧重,但共同面临着学生抱怨味道、家长担心卫生与安全以及营养健康均衡方面的挑战。学生为什么不爱吃营养午餐?配餐企业为何觉得步履维艰?学校食堂又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
城市学生不爱吃营养午餐
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学生营养午餐采取"工业化生产集中配送和高标准学校食堂现场生产"相结合的主要模式,共有45家公开招标、认定的营养餐定点生产企业,每天为6个城区各中小学校配送饭菜20多万份。
包括北京在内,在校就餐是很多城市中小学生解决午餐的主要方式。但是,学生不太喜欢吃校园营养午餐。为何出现如此现象?记者调查发现,一家公司一般负责几家十几家学校的学生午餐,炒菜往往为大锅熬蒸,尤其是绿色蔬菜在餐盒里闷几个小时,送到学生手中的不但早已失去原有的色、香、味,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一小五年级的陈实小朋友告诉记者,感觉每天的营养午餐吃得都差不多,有时候蔬菜的颜色很奇怪,米饭很硬,就吃得比较少。
另一方面,除了口味的原因外,偏食、挑食的情况不容忽视。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的《上海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调查》显示,申城中小学生饮食习惯中偏食率较高,其中14岁以上年龄组偏食率最高。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一些学校试图在营养餐"安全有保证、营养有保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口味有改良"的方法,适当增加孩子们喜欢吃炸猪排、烤鸡腿等,但又面临家长对孩子们健康的担心。
配餐企业如履薄冰
记者采访发现,大环境的变化与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餐饮采购方与配餐企业均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比如日本地震以后,很多家长要求少给孩子吃海鲜;部分品牌奶制品出问题了,家长就要求我们更换合作厂家。"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服务配送中心主任罗曙萍说,针对学生家长需求,配送中心必须酌情调整,但又发现"众口难调"。
另外,信息的不公开、不对等,让学生家长对配送的营养午餐在食品安全和营养保障上均缺乏信任,让不少配餐企业感到"身心受挫"。不少家长质疑:"快餐盒子干不干净根本没法知道,不知道孩子吃的东西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送到学校的饭菜不够热、不够新鲜,也是配送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以北京为例,大量配餐企业都搬迁至五环以外,每天早上七八点饭菜出锅,装车再运送到学校,分发给学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加上交通拥堵、路上颠簸,不同菜品之间挤压,饭菜冷却之余,还会造成"卖相"不好甚至"串味",导致学生觉得不新鲜,或者味道有点怪。
"跟那些深受孩子喜欢的洋快餐比,我们采取的是传统做法,更注重食品的营养健康,也没有任何添加剂。口味方面自然比不过洋快餐。"北京康兴源学生营养餐公司总经理马宝贵语气里流露着一丝辛酸,"希望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能对我们这个行业多一些理解。"
学校食堂不愿提升供餐能力
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在校食堂就餐的学生约为51.3万,占总数的71.3%。
然而,不少城市的中小学校长均坦言,学校是否有食堂或者食堂的好坏,对学校考核并没多大影响。相反,食堂一旦出点事,那学校和校长都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很多学校都不愿主动办食堂。
另外,物价上涨的压力比较大,但营养午餐的质量和分量不能"缩水",这给学校食堂提出了很大挑战。目前城市中小学校营养餐收费标准大致在每人每餐10元至15元左右。"学校营养午餐费上涨是个非常麻烦的过程。开会、拿具体方案、发家长通知书、同意签字后才能实施。"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食品安全管理科科长白雪罡坦言,"因为没有财政上的补贴,对于实在困难的学生家庭也很难减免。"
还有,学校食堂新扩建场地紧缺、食堂从业人员成本较高等,也是城市中小学校营养餐供应环节中的较大困境。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食堂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华坦言,学校700平方米的食堂和食堂员工宿舍等,均是在原有校舍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除了食堂的23个人员编制外,其余的"临时工"劳务支出均没有纳入教育经费范畴,是学校一笔不小的财政压力。
采访中,家长们呼吁,政府应完善中小学食堂的建设和管理标准,推动校内食堂的广泛普及,改变目前餐饮配送公司主导学生餐市场的现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建议,要让营养餐的供给保证质量与安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