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牵动人心。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在做好开学工作的要求中,专门提出要抓好学生食堂工作。那么,物价上涨对学生食堂影响有多大,各高校又采取了哪些保障学生餐桌的措施?近日,在京各大高校陆续开学,记者对一些高校进行了采访。
下午5点半,北京邮电大学篮球场附近的学生餐厅里,刚刚返校的大四男生小周打了一份豆芽、三两米饭。小周粗算了一下,他平时早餐有一个饼、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外加一个鸡蛋,花费约2.8元,中午一荤一素搭配3两米饭,约6元,晚饭一般吃套餐,也在6元左右,一天用于吃饭的花费最多15元。“家里每月给我1000元生活费,还能有节余。”小周说。
在一条马路之隔的北京师范大学,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学,但是餐厅已经恢复营业。走进餐厅,记者看到,一锅热气腾腾的玉米粥刚从后厨推出来,由服务员为学生分盛到碗里,免费提供。北京师范大学基本伙食窗口采取混搭方式,每个窗口都有0.8元到1元的低价菜。
在北京林业大学,记者发现,价格最低的炖白菜仅卖0.3元,二两一个的大馒头,标价0.4元,米饭0.25元一两,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
北京林业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赵相华实实在在感受到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来自北京市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高校伙食原材料和人工费持续上涨以来,截至去年,北京高校学生食堂每个月的生均成本增加了140元,其中原材料上涨约100元,人工费用增加约40元,但是北京高校学生食堂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如何消化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呢?赵相华精打细算:政府补贴约占20%;靠食堂加强管理、杜绝浪费、节能降耗、精简人工等措施,可以将增加成本消化20%;通过高校伙食联合采购平台,与供货商签订协议,可以使原材料成本降低5%到8%。赵相华说:“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目前多数高校仍然处于倒挂式补贴办伙状态,短期来看,应对物价上涨,更多的是依靠高校加大投入、支持食堂、消化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应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市场经济规律与高校食堂公益性的矛盾,做到二者兼顾。”
北京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餐饮服务中心主任鲍世杰说:“早在去年下半年,学校就设立了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对物价上涨、人员费用增长造成的亏损给予补贴。同时,设备、维修、水电费由学校承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堂运营的压力,也使物价上涨对学生餐桌的直接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高靓)
作者:高靓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