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小食品噱头多营养少 有学生早点费全部买成了小零食
本报讯 (记者刘冉冉、陈九州)“考试前买锅巴的特别多,因为锅巴听起来像‘过吧’。虽然这些小食品大多没什么营养,但名字越有花招卖得越好。”广州第二十四中附近一家小零食店主一边说,一边忙着应付放学时的红火生意。
七株榕小学附近的零食店里,老板指着一些食品热情推销:“这些都是小学生们爱吃的,还有棉花糖、豆干、薯片……” 记者走进店铺一看,小零食店内花花绿绿的小食品还真不少。据店主介绍,某种牌子的芝士条卖得比其他的芝士条好很多,包装精美的话梅也比普通的好卖,虽然这些大多是没有营养的小食品,但是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喜欢。这些食品中,膨化食品居多,大部分都是薯片、糖果、热狗、花生之类的即食食品。
锅巴食品。
即食小食品包装颜色鲜艳,挂满了小店,一些食品含有大量糖精钠、甜蜜素。如果食品里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还可能对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们的身体有害,而受访的店主对这些食品的添加成分是否完全合格表示并不十分清楚。
目前许多中小学生没有在家吃早餐的习惯,而是“在路边摊档买些面包牛奶随便应付一下”,有些学生甚至将父母给的早点费全部买成了小零食。初二的陈婉莹称自己从不吃早餐,也不喜欢吃学校的午餐,“以前早餐从家里带便当,太麻烦了,同学都是在课间买点饼干之类的。学校的午餐没什么花样,有时会吃一点学校的午餐,再吃一点早上剩下的零食。”
当年零食 不卫生却回味
文/ 记者廖靖文
昨日是广州市中小学开学日,街头零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令家长忧虑。为人父母的市民也回忆起小时候街头零食的故事。60后的咸酸山捻干,70后的“糖画”、“铛铛糖”,80后的棒棒冰、爆炸糖,各有各的滋味和回忆。“虽然那时候街头的零食也不一定卫生,但是没有现在那么多化学添加剂和造假,吃得比现在放心多了”。
相关新闻:
部分"问题食品"专供农村 孩子受害最深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
60后:美味街头零食材料天然工艺邋遢
“小时候很喜欢吃咸酸和山捻干、甘草榄一类零食,回想起来很不卫生,滋味却是回味无穷”,“60后”黄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小孩子零食有限,“我小学门口有个小卖部,还有一档卖咸酸的,我和小伙伴们望着玻璃缸里盛着的咸酸就垂涎欲滴”,黄女士还记得,当时的咸酸品种丰富,有白萝卜、木瓜、青瓜等等,而红姜和甘草榄则用旧课本纸包起来出售,每小包三分钱到五分钱不等,“一次买一小包就够吃好几天”。
黄女士一次偶然看到咸酸的制作过程,看得瞠目结舌,“负责制作的老伯把咸酸放在盆子里,脱掉鞋子就直接踩在咸酸上起劲地挤压,他脚面的老茧疙瘩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这个邋遢的制作过程丝毫没有妨碍黄女士和伙伴们对咸酸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