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地方和学校相继发生群体性学生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暴露出个别地方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漏洞和隐患。
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如何?学校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事件?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严把食品卫生关?为此,记者走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
问: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如何?
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党中央、国务院对学生健康成长越来越关注,对学校公共卫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学校公共卫生的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为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严防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教育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教育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迅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紧急通知》,就迅速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提出要求。此外,两部门还通过印发通报、预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专项部署和督促。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次数越来越少,事件级别也在降低。但近期由于个别学校疏于管理,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各地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警钟长鸣。近期发生的事件也警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才能让食物中毒事件远离校园。
问:学校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事件?
答:
学校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学校食品安全。要建立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从业人员的责任,确保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
其次,做好学校各项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开展自查。各类学校重点自查食堂是否获得餐饮许可,管理制度是否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到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规范,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规定等。二是严控食品风险。为防止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各类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严禁各类学校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等。三是做好食堂、饮用水设施清洁消毒及校园环境卫生工作。要做好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用具的清洁、消毒工作,清除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保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饮用水要请卫生部门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要认真做好校园环境的清扫保洁工作,清理卫生死角,重点抓好垃圾、污水的处理以及厕所等重点部位的卫生管理,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
再其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要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有关法规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严把病从口入关。
问: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答:
今后,教育部门将联合食品药监部门、卫生等部门加大对食品卫生、学校食堂等的检查力度,严把食品卫生安全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立即对学校食品安全与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并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组成检查组,对各类学校食堂尤其是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食堂进行拉网式检查,不留死角。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严厉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吊证的吊证。对属地各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检查结果进行分类排名,并将工作突出的学校食堂向社会公布。对违反规定没有认真开展自查,且发生食物中毒,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一律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
同时,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卫的检查,严防发生投毒事件。在加强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学校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通报制度,根据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规律与特点,及时提醒和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遇到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食物中毒信息。对发生食物中毒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通报当地政府。
本报记者 李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