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涨!涨!涨! 食堂亏!亏!亏!
1斤猪肉,6月份是14.95元,过一个暑假,就涨到26元。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
秋季开学在即,各高校食堂遭遇前所未有的物价上涨压力。
日前,教育部在济南召开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商讨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新学期学生食堂工作。
“上学期学校食堂红烧肉每份是3.5元,开学了变成4.5元,学生就会有意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说,“秋季开学在即,稳定食堂饭菜价格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今年以来,食品价格轮番上涨。北京市教委的调查,6月份,北京市肉蛋粮主副食15个品种平均涨幅17%,主要调料类9个品种平均涨幅在11%,熟食饮料类采集的14个品种平均上涨17%。其中猪肉6月份比1月份上涨46%,鸡蛋上涨10%,大米上涨9%。
“核算下来,北京高校学生每生每月生活成本,6月份比1月份又增加40元。”北京市教委委员叶茂林说。
上半年,上海市教委在高校中选择了161个食堂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情况,上海高校食堂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19.3%,这直接导致高校食堂综合成本核算后同比提高10.24%。
另一方面,各类用人成本也在大幅提高。
北京高校食堂的勤杂工每月要1600元,还要包吃包住上保险,一个小炒工,每月不会低于3000元;4月1日,上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用工保险提升,导致高校食堂用工成本增加8.5%,影响到综合成本上涨3%。据了解,即使上海2011年最低工资调整为1240元,但仍然很难招到食堂员工。
上海市教委秘书长蒋红说,今年1至6月份平均下来,物价和用工上涨因素两项相加,导致上海高校食堂综合成本上涨13.17%。
而同时,上海各高校食堂对学生的伙食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学生日均用餐费用在12~15元,大大低于社会同类大中型快餐25~30元的标准。据上海市教委的调查,上海高校食堂亏损额在营业额的5%左右。
北京亦然。北京市教委委员叶茂林说,北京从2006年起一直在控制价格,高校食堂从2006年起价格倒挂,核算到学生人头,每生每月亏140元,其中,学校食堂消化50元,市政府补贴20元,伙食联合采购消化20元,最终每生每月亏50元。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说,云南65所高校,有学生食堂371个,学校饭菜价格上学期还比较平稳,但是学校亏损较多;江苏省教育厅官员则表示,目前,学校平抑物价能力不断降低,食堂长期保本微利甚至亏损,已无蓄水能力。
中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伙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龚守相说,由于近五年来高校食堂长期处在“外涨内不能涨”的局面,高校食堂饭菜价格尤其是可比性的品种的价格倒挂严重,如武汉市,100克肉包子高校食堂一般0.50元/个,超市是1.30元~1.50元/个。这些亏损严重的可比性品种必然要靠不可比性的品种(如混合型的配荤菜)来弥补,这种状况不仅使食堂很难持续运营,而且还很容易引发不稳定的事端。
安徽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张培银说,从2008年开始一再要求食堂不能涨价,但实际上,饭菜数量和质量在下降,含肉量在下降,实际上是在变相涨价。
“原来食堂勺子比较大比较深,现在勺子变小了变浅了,而且厨师盛菜还要抖一抖。”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笑言,自己在安徽一所高校食堂,曾打了两勺菜,就没吃饱。
物价上涨变成常态 补贴非长久之计
教育部在秋季开学前夕,召开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座谈会,与会者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价格上涨是一种趋势,祈求涨上来的价格回到原点是不可能的,而且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高校食堂价格基本稳定任务将是艰巨的、长期的。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说,要从学生承受能力、财政支付能力和学校负担能力来保证高校食堂价格的基本稳定,这是长期任务,需要探讨长效机制。
2010年11月到2011年6月,全国各省都陆续出台了补贴政策,但都是到今年6月底为止。新学期开学在即,而物价上涨变成常态,各省教育官员都积极探问上半年出台的补贴政策是否延续,下半年是否有新的说法?
据悉,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将在秋季开学前下发。
面对物价上涨压力,各地各高校后勤中心、后勤协会、后勤服务公司采取的一些做法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2001年开始,北京高校开始伙食联合采购工作,最初由北大、清华两所高校率先发起,仅对米、面进行联合采购。2002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高校伙食原材料联合采购中心正式成立。截至2010年底,参加“伙联采”的高校已达到72所(部分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也主动加入);采购品种已由最初的米、面两种扩展到除蔬菜、酒水、饮料之外的七大类,800多个品种;年采购额已突破3.8亿元,年采购总量达到8万多吨。
北京高校云集,师生百万,一日三餐食品原材料需求量巨大,其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的食品需求。联采产生的庞大“订单”,不仅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拥有了溢价权。
据已开展区域联合采购的省市的统计结果显示,区域联采比单校采购能降低成本5%~8%,再加上若实现全国联采,则能降低成本10%~15%。
目前,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推出的“农校对接“工程也在积极推进中。